ID: 21525714

13 湖心亭看雪 教案

日期:2024-11-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196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湖心亭,看雪,教案
  • cover
《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2.品味西湖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的运用。 3.解“痴”悟作者内心世界,体悟遗世独立高洁情怀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字词,疏通、理解文章大意,了解白描的手法。 教学难点:解释“痴〞,体悟作者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入: 引用名言,导入课文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一文中高度评价了两篇 文章,他说:“有一种画轴, 且细且长,静静垂手厅堂之侧。她不与那些 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我国古 典文学宝库中, 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他说的其中一轴精品只有 84 个 字,特别精妙的一段全段在写月,但全段无个“月”字, 这就是我们上一 期学过的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另一轴精品(板书:精品)是我们 今天要学习的明朝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全文只有 159 个字(学生数一 数) ,却将西湖雪景独特的美展现给读者。 二、活动一:初读--感知明文意 1 听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并在文中做好重点读音与句子节奏的标 注。 2. 学生多种形式开展话读课文活动, 要求做到读准字音, 读出停顺, 感知文意。 3.结合课下注解及工具书,疏通文义。屏显重点字词与句子检测学生文 意掌握情况。 4.请学生简洁概括两段内容: (1)湖上看景(2)亭中奇遇 (初读环节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既初步感知课文内 容,又夯实文言基础知识,为后面看景品读与作者精神世界的探究打下基 础。) 三、活动二: 精读--诵雪品意境 1.请跳读课文, 找出描写湖心享雪景最美的句子, 思考作者是怎样描 写西湖雪景的? 整体描绘: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远景) 局部描写:湖上影子, 惟长是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 人两三粒而己。(近景) 2.引导学生朗读品味欣赏雪景句子。 (1)师生合作朗读:雾凇沆砀 ,天 与 云 与 山 与 水 ,上下 一白。教师读 横线处字,学生读其他字。师生再交换朗读内容, 体会朗读语速变慢时可 以一边读一边想象句子中描写的景物之美, 而后再把句子完整连起来读。 学生以夸张的朗读节奏进行朗读,在浓浓的文言韵味中展开对西湖雪景天 地苍茫一片的想象。 (2)句子中四个“与 ”字是否有重复之感? 去掉三个 “与”字, 与 原句朗读此较。体会三个“ 与”字的妙处: “与”字把所有景物人都连在 一起了, 不仅上下相连,而且远近相连,大小相连:作者也融入了这花茫 的天地之间。学生在朗读中自然而然体会出天地苍茫,天人合一的意境。 朗读指导:要读出天地相接的感觉, 该怎么读? 快一点儿还是慢一点 儿? 预设:要读得稍快一点,读出浑然一体的连接感。 (3)在细读本文之后, 有同学发现了文中问题多多,对人们给子它 “精品”的评价有了怀疑。原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现在“看山不 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比如文章第 2 段写近景的句子, ?男女生合作朗 读以下两个句子,思考句子中量词能替换吗?为什么? 女生读上句原句,男生读下句改句。 女生: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 (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男生:湖上影子,惟长堤一(道) .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 (只), 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讨论明确: 改了量词“痕,点,芥, 粒”,修改后似乎更合乎常理, 但是语言就显得平淡了。这几个量词一个比一个小,写出了视线的移动, 景物的变化,让人想象到:阔大无边的茫茫天际中,一叶小舟在静寂的湖 面徐徐, 越来越沙小, 更体现了人的孤独感。 明读指导:怎么读出天地宏大,人物渺小的感觉? 预设,要读得越来越轻,越来越细, 最后天地万物浑然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