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1530823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211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张
第三
,
九年级
,
语文
,
统编
,
学年
,
2024-2025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 2.细读品味,体会诗中所流露出的诗歌中的凄楚之情和忠心耿直。 3.了解贬谪诗中积极的精神内涵,结合自身实际,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细读品味,体会诗中所流露出的诗歌中的凄楚之情和忠心耿直。 教学难点: 了解贬谪诗中积极的精神内涵,结合自身实际,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故事《韩愈驱鳄鱼》 二、预习展示 1.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 “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中。 2.写作背景 公元819年,他任刑部侍郎(相当于现代公检法的副部长),韩愈上书谏迎佛骨劳民伤财,触怒了宪宗而得罪,险被处死,后得宰相等说情,才改派广东潮州任刺史,韩愈孤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只有他的侄孙跟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3.标题含义 诗人被贬谪潮州后途径蓝关时对侄孙韩湘的嘱托。 三、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反复诵读明诗意 1.自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诗歌节奏。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默读,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早晨上奏给皇帝一封谏书,晚上就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潮州。这句话的意思是本想替皇帝革除迎奉佛骨的事,哪能以衰老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呢!阴云笼罩着秦岭,我的家乡现在在哪里?大雪封住蓝关,连马也畏缩不肯前行。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应该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敛收我的尸骨。 【学习任务二】咬文嚼字悟诗情 1.品读,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赏析诗歌情感。 预设答案: 首联写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鲜明,极言获罪之快;“九重天”,可知君心难测;“路八千”,极言行程遥远。写出了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也透露出作者忠而遭贬的愤怨。颔联坦陈心志,“除弊事”“肯将”“惜残年”,表达了诗人虽年老遭贬但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 颈联即景抒情,回顾来路,“云横秦岭”,云横而不见家,归期遥遥;前瞻去路,“雪拥蓝关”,雪阻蓝关,前途茫茫,这一回顾一前瞻,尽显诗人此时此刻心中迷茫悲伤,道出英雄失落之悲。尾联沉痛而凄凉。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结。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出“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 2.小结诗歌特点 清朝纪昀曾评价这首诗:“语极凄切,却不衰飒”。是说这首诗用语凄凉悲切,如“朝奏、夕贬、衰朽、残年、家何在、马不前、收吾骨”等词语,流露出忠而被贬的怨愤、英雄末路的悲凉、前途未卜的艰辛,但是整首诗没有颓唐腔调,写景雄浑壮阔,抒情悲壮感人,流露出一种老而弥坚、刚正不阿、坚持真理、无怨无悔的英雄之气。 【学习任务三】拓展迁移觅诗心 1.介绍韩愈在潮州的作为 韩愈在潮八月,政绩昭彰:驱鳄、兴学、勤农、释奴。特别是启用贤士,兴学育才,对潮州文化的发展影响至深。所以潮州人对他历代景仰。笔架山因之改称韩山,山下鳄溪改称韩江,还有祭鳄台、韩祠橡木、昌黎小学等等,潮州山水俱姓韩。 2.贬谪诗歌中蕴含的积极情感 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由士而仕、投身宦海。但宦海有不测风云,忠而被贬,贤而遭迁不乏其人。除了降职、贬逐前往荒远之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七下18《井冈翠竹》教学设计(2025-05-15)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多校联考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2025-05-15)
河南省2市十六校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2025-05-15)
山西省名校联考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2025-05-15)
甘肃省白银市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2025-05-15)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