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基础全面练】 1.魏晋至隋唐,石窟艺术不断发展。石窟艺术的繁荣反映了这一时期 ( ) A.三教走向融合 B.道教不断发展 C.儒学遭遇危机 D.佛教日益兴盛 【解析】选D。石窟艺术是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因此石窟艺术的繁荣反映了这一时期佛教的日益兴盛,故选D。材料未体现三教融合的内容,排除A;材料未涉及道教的不断发展,排除B;材料未体现儒学遭遇危机,排除C。 【拓展延伸】佛教迅速发展的原因 (1)长期战乱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为佛教传播提供了土壤。(2)佛教宣扬灵魂不灭、因果轮回,易于被穷苦百姓接受。(3)佛教竭力为统治阶级提供理论依据,得到统治阶级的提倡和支持。 2.唐朝统治者以儒治外,以佛治内,并且尊崇道教。这反映了当时 ( ) A.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B.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C.儒本道末指导思想 D.儒释道思想的融合 【解析】选D。据“唐朝统治者以儒治外,以佛治内,并且尊崇道教”可得出当时已经出现了儒释道思想的融合现象,故选D。佛教汉代传入,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儒家思想受到冲击,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儒本道末,排除C。 【补偿训练】 孙绰在《喻道论》中云:“周孔救极弊,佛教明其本耳,共为首尾,其致不殊。”这反映出当时 ( ) A.佛教兴盛 B.儒学独尊 C.佛儒融合 D.佛道纷争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孙绰以为以周孔为代表的儒家和佛教之间具有互补共通之处,体现的是佛儒融合的趋势,故选C。A、B、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3.(2024·三明高二检测)清朝康熙帝学习了西方数学知识,他学习此部分知识最有可能是通过 ( ) A.《九章算术》 B.《周髀算经》 C.《齐民要术》 D.《几何原本》 【解析】选D。明末利玛窦和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传播了西方的数学知识,故选D。《九章算术》成书于公元1世纪左右,排除A;《周髀算经》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排除B;《齐民要术》属于农学著作,排除C。 4.下图是创办于1868年的某文化机构,该机构专门引进、翻译西方书籍,使大量西方军事、工程方面的书籍得以翻译。该文化机构 ( ) A.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是北京建立的京师同文馆 D.适应洋务企业发展的需要 【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可知,该文化机构是洋务运动期间创立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其创办适应了洋务企业发展的需要,故选D。京师同文馆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排除A;马克思主义在当时并未传播到中国,排除B;材料涉及的是洋务派创立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并非京师同文馆,排除C。 【补偿训练】 明清时期西方科学著作及内容介绍 汤若望译《远镜说》 介绍望远镜的制法和机械原理 邓玉函、王徵合译《远西奇器图说》和王徵撰写的《新制诸器图说》 论述机械的制造方法和机械原理 熊三拔、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 介绍西方农田水利,讲述水利知识及水利器械的构造与原理 这些著作的出现,说明 ( ) A.传统科技总结性著作出现 B.士人普遍形成开放观念 C.四大发明影响西方近代科学 D.西方科技知识引入中国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的一些著作,介绍了望远镜的制法和机械原理、机械的制造方法及原理以及西方的农田水利相关技术,这说明当时西方科技知识被引入中国,故选D。材料涉及的是西方科学著作,而不是中国传统科技总结性著作,排除A;“普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材料信息不涉及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对西方近代科学的影响,排除C。 5.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怀着“救亡图存”的使命感,希望在西方找到一种能化解中国苦难的灵丹。材料中“灵丹”的内涵是指 ( ) A.君主立宪制 B.三民主义 C.民主与科学 D.马克思主义 【解析】选C。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高举民主与科学两大旗帜,以此反对封建专制、唤醒民众来挽救民族危机,故选C。君主立宪、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