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文章。雨果在这封信中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他站在人类的立场上,公开呵斥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同时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敬。全文由“雨果赞美圆明园”和“雨果讽刺谴责侵略者”两部分组成。文章先作总评,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接着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绩;还把圆明园的绚丽堂皇与英法联军对它的劫掠、焚毁进行对比,暴露出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再把欧洲人的“文明”和中国人的“野蛮”相比。“野蛮”的中国人“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创立了“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 器圆明园,而“文明”的法兰西人英吉利人“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使圆明园荡然无存。这一对比,谁野蛮,谁文明,就一清二楚了。文中使用鲜明的对比和反语,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核心素养 了解、梳理当时的历史和写作背景,有激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比较中区分本文的措辞,把握本文的措辞特色;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把关注的目光由文本延伸向艺术、文化、人类及整个世界,培育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关注历史,深刻反思,探究圆明园被劫掠的根本原因,励志自强。 教学目标 1.积累“恍若”“惊骇”“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等词语,把握字音、形、义。 2.了解作家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3.整体把握文本信息,梳理全文结构层次,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4.鉴赏揣摩文中的关键语句,辨别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语的细微差别,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5.学习作家的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激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全人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接受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重陶。 难点 体会文章中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语言。 教学突破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一篇语言精美、思想深刻的论说文。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雨果赞美圆明园谴责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的强盗行径的一系列精美语言,让学生感知美、品味美、欣赏美。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了解圆明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能从雨果在字里行间流露的对亚洲文明、对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赞颂,体味到雨果的广博胸怀和高尚品格;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想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提升了原语文教学的内涵,不再是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体验、感悟生活;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了新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能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主动地进行立体、多维探究,拓展思维的空间,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结合文本的特点培养想象的能力。总之,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必须依照新课程的三个维度,依据课文,学习知识,积累语言,培养能力,体验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趣引思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第的家中去抢劫。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全都毁坏。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乌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壁残垣。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几百口人被杀,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