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57421

(核心素养目标)5.1《法不可违》表格式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11-02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9515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案,八年级,法治,道德,统编,学年
  • cover
标题 5.1《法不可违》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核心 素养 目标 法治观念:1.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2.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违法行为。 3.知道法律的作用,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和种类,认识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责任意识:感受法律的尊严,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做一个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教学 重点 法律作用,违法分类。 教学 难点 违法行为具体表现,遵章守法。 教学过程 导入 酒后帮朋友挪车11米,构成危险驾驶罪吗 王某酒后,让朋友任某送其回家。任某开车不老练连续“磨”几次,都未能将车从车位上开出来。王某见状“挺身而出”,将车从车位上挪至道路上行驶约11米,准备交由任某驾驶时,被执勤民警当场查获。 经鉴定,案发时王某血液中乙醇含量为189.33mg/100ml,超过80mg/100ml的醉驾认定标准。检察机关以王某涉嫌危险驾驶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法院根据王某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及其认罪态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等法律规定,依法判决王某犯危险驾驶罪,免于刑事处罚。 授新课 运用你的经验 小勤家里生活比较闲难,要强的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品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了派出所。 思考:(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提示:小勤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只要做到不违法,这样的事情就可以避免。 法律链接:《刑法》 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 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民法》 第四十三条 财产代管人应当妥善管理失踪人的财产,维护其财产权益。 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一干一百四十三条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思考:请依据法律链接思考法律具有什么作用? 提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①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 ②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情境创设: 情境一: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思考:朱某的行为属于哪一种违法行为 提示: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 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第三百一十六条规定,“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情境二: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