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66213

第7课 百家争鸣 课件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4-10-2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203939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7课,百家争鸣,课件,史部,编版,七年级
  • cover
(课件网) 百 争 鸣 家 课程标准: 知道老子、孔子生平与思想;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的产生。 1.知道老子的思想主张,知道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教育成就。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知道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理解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及意义。(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体会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联系社会实践,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素养目标 壹·老子和《道德经》 老子 姓名 国籍 地位 著作 思想主张 楚国人 姓李名耳,字聃(dān) 道家学派创始人 1.思想核心是“___”; 2.哲学:一切事物都有 ,对立双方可以相互 ; 3.处世:主张 4.政治:主张_____ 道 对立面 转化 无为而治 任务1:阅读教材39页,准确说出老子生平。 《道德经》 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人物扫描———老子 老子 《道德经》书影 任务2:准确说出老子的思想主张,完成连线 材料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材料四: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材料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②“道”是孕育万 物的总根源,人 们要顺应事物内 在规律来行事。 ①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④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 史 料 实 证 材料三:“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③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贰·孔子和儒家学说 任务3:阅读教材40-41页,准确说出孔子的生平。 孔子 姓名 籍贯 地位 著作 思想主张 1.思想核心是“____”提出仁者爱人; 2.政治上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 反对____,提出__ _____ 3.教育主张兴办私学 __ 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 名丘,字仲尼 鲁国 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 仁 苛政 为政以德,实行德政 主张有教无类 出身 青年 中年 晚年 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 下层没落贵族 曾在鲁国短期从政 回到家乡,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从小学习礼乐 幼年 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却不为各国采纳 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材料二: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材料三:子贡问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译文〗仁爱的人,自己想要站的稳,也让他人站的稳;自己想事业通达,也让他人行的通。 任务4:准确说出孔子的思想主张。 有爱心和同情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够换位思考。 “仁”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思考何为“仁”? 历 史 解 释 为政(治理国事)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心共之。 --《论语·为政》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下》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礼”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体现出民本思想。有利于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今天提倡的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 任务3:准确说出孔子的思想主张。 爱惜民力,体察民情,民本思想 反对苛政 实行德政 教育成就: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子路,不能太冲动。 冉有,不能太犹豫。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