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70315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随堂测试(含答案)

日期:2024-10-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4次 大小:299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统编,答案,测试,随堂,必修,选择性
  • cover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随堂测试 一、单选题 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以管理庞大的帝国。其中履行监察职责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刺史 2.《汉书·张苍传》载,西汉初,萧何任丞相时,发现张苍“明习天下图书计籍,又善用算律历”,于是任命他掌管“郡国上计”。由此判断,当时张苍主要负责的是( ) A.调剂各地物价 B.考核官员政绩 C.维护基层治安 D.核查郡国财政 3.“凡在外司府州县等衙门官,每三年朝觐,吏命会同本院考察。”文中对官员的考核方式属于( ) A.大计 B.京察 C.上计 D.通考 4.贾谊曾说“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在出土汉简中,也有记录吏员考核的文书,上面记载有“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的文字。这可以看出西汉吏员任用注重( ) A.伦理道德 B.文字技巧 C.法律知识 D.专业技能 5.唐朝御史必须具有担任过地方州县的资历,“郎官御史,先与县令三考以上,有政绩者取”。唐肃宗时规定,“不历州县不拟台省”,要求监察官吏必须熟悉吏治民情和管理业务。这体现出唐朝( ) A.重视监察官员任职素养 B.官员考核注重政绩 C.地方治理能力得以提高 D.监察职权的广泛性 6.公元前49年,汉宣帝下诏,认为“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谩,以避其课”,要求“御史察计簿,疑非实者,按之,使真伪毋相乱”。汉宣帝的做法旨在( ) A.完善选官制度 B.加强对官员的考核 C.建立监察体系 D.减轻农民赋役负担 7.明成祖派遣都察御史、御史及其他特委官员,到各地总督漕运。为完成任务,这些官员被授权统一指挥地方三司长官。这些举措的实施,主要是因为( ) A.三司鼎立行政权力不断扩大 B.三司分治导致政务处理缓慢 C.中央政务运行机制遭到破坏 D.中央与地方的对立有所缓解 8.唐朝后期,御史台台司负责传递部分公文,行使行政勾检职能和监督职能,分掌尚书省部曹的部分具体政令权和事务权,但对国家主要常务没有裁决权。据此可知,当时( ) A.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 B.御史台成为国家行政机构 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D.御史台兼具政务机构职能 9.如下表,京察是清朝对官员的考课制度之一。由此推知,该制度( ) 项目 内容 对象官阶 在京忽略官阶,在外首重官阶 序列 从军政领域,到地方督抚及翰詹教职,再到整个文官群体,最后又将代表清廷专有特权的旗人入仕阶层也纳入范围之内 实际效果 在推动常制化的同时,仍不忘“查缺补漏”,关注“特殊地带”,实行纠拾办法,关注一般考课活动中容易被忽视的对象群体 A.周密严谨且力求公正 B.以打击官员的贪腐为主 C.旨在维护贵族的特权 D.加速了官僚阶层的流动 10.元朝科举取士制度经过两兴两废,但统治者最终还是采取了这个选官办法。这是因为科举制能够( ) A.笼络汉族中小地主和知识分子 B.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弥补国家治理人才的巨大缺口 D.对蒙古贵族统治造成威胁 11.学者阎步克认为,汉代士人习经术文法于家,并获得舆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仕郡县为佐吏掾属,获得基层经验,之后以功次得到察举。举至中央,中央有经术、笺奏之试加以检验并授官,“试职”胜任者“典城牧民”。阎步克先生认为,汉代( ) A.察举制以考试为基础 B.官员选拔任用较为理性 C.君主专制得到了加强 D.官员监察注重品德才能 12.《通典·职官》记载:“至惠帝三年,又遣御史监三辅郡,察词讼,所察之事凡九条,监者二岁更之。”《汉旧仪》记载:“丞相初置吏员十五人,分为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尝以秋分行部,日食,即日下赦书,命刺史出刺,并察监御史。”这体现出汉初( ) A.郡守监守自盗情况严重 B.中央政府重视对地方的监管 C.诸侯王势力已遭到削弱 D.中枢机构制衡机制日益强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