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爱的人间》 学情分析 依据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重点”的理论,将本课教学重点放在音乐的体验与感知上,通过创设利于学生参与体验、探索、实践的条件,引导学生在欣赏、表达、比较、思考、交流过程中,不断深化艺术感受与审美体验,获得听觉经验与能力。通过音乐自身特有魅力对人的情感、心灵作用方能奏效”的特点,认真挖掘《爱的人间》歌曲内涵,将音乐的育人功能渗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演唱歌曲、朗读歌词、感受音乐内涵过程中,激起学生的爱心,学会关爱他人。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结构或新旧知识的关联等。 《爱的人间》是由我国著名音乐家谷建芬作曲,王健作词,是电视连续剧《光明世界》的主题歌。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歌词动人、极富感染力。整首歌曲以“爱心”为情感主线贯穿,培养对残疾人的关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爱的人间》歌曲的教学,能用真挚的情感来表现,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在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中感悟“爱”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朗诵、唱、动等音乐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爱护的美好情感,懂得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人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以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去关爱社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2、在各种音乐活动中感悟体验“爱”的主题,抒发爱的情怀 难点:能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弱起小节、休止符。 教学策略: 1、教法:视觉图像法、音乐想象法、谈话交流法 2、学法:内心感受法、听唱法、教唱法、自主控究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尝试、体验整个过程,达到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爱的呼唤 (二) 爱的体验 1、体会旋律美(播放视频) (三)爱的升华(德育渗透) 游戏导入: 首先老师想和同学们做个游戏: 1、请两位同学来表演:一位是健全的人,一位来模仿盲人,同时到讲台前来拿老师指定的课本。 老师朗读时你们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从歌词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情感?这首歌曲的歌词主要是表达健全人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以及残疾人对社会的感恩。作为健康快乐的你们愿意不愿意深入体会他们的心灵感受呢? 、 体会歌曲美(学唱歌曲) 提问: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这首歌曲是哪一种呢?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你们从中感受到了残疾人什么样的精神? 师小结:生活是精彩的,在残疾面前,他们毫不畏惧,所以我们要想他们学习,勇于向生活挑战,不向困难低头,处处就会充满奇迹。 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的感受?那同学们觉得眼睛对我们重要吗? 师小结:在我们的周围就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双目失明,无法用眼睛去感知这美丽的世界,在他们的生活里全凭耳朵来听,全靠双手来摸索,他们被成为“盲童”,虽然他们的眼睛看不到,可是他们却和我们一样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因为他们心中有“爱”, 因为我们生活在“爱的人间”。 1,聆听歌曲《爱的人间》,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情绪。 2、体会歌词美 那咱们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歌词。然后老师朗读。那咱们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歌词。然后老师朗读。 A + B + C A + B + A'(重复再现) 分三部分学唱歌曲: A部分:采用听唱法 请同学们跟琴学唱歌曲,处理歌曲的弱起小节。 B部分:采用教唱法 找出相似乐句?再找出相似乐句的不同之处。然后教师教唱歌曲。 A'部分:找出与A部分不同的地方(尾声处)进行重点处理。(休止符) 4、表现歌曲 这首歌曲三部分的情绪都一样吗?老师想请同学们分组为歌曲处理一下歌曲的情绪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