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塔里木河的家》教学设计 课时 1课时40分钟 教材分析 《塔里木河的家》是一首充满地域特色的新疆民歌。歌曲以塔里木河为创作背景,用优美的旋律描绘了新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音乐中融入了新疆民族音乐的典型特征:富有弹性的节奏、优美舒展的旋律线条以及独特的民族调式色彩。这些音乐元素与歌词完美结合,展现了新疆人民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音乐学习经验,具备基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他们能够识别简单的音乐要素,理解基础的音乐概念,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然而,对于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学生们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感受。他们对新疆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了解有限,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引导来建立认知。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这些特点为音乐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感受新疆民歌的音乐特点,体会歌曲蕴含的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 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演唱技巧,用富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片段,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创意实践 学生能够通过身体律动、简单打击乐伴奏等多种方式,创造性地诠释音乐作品,展现个性化的艺术表现。 文化理解 学生能够了解塔里木河地区的地理人文特点,理解新疆民歌的艺术特色,增强文化认同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新疆民歌的音乐特点,把握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新疆民歌的演唱风格,表达深层的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 示范教学法:通过教师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正确的演唱方法 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积极分享感受,培养音乐表达能力 体验实践法:通过实际演唱和表演,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游戏互动法:设计趣味性的音乐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精心制作的课件(包含塔里木河实景照片、相关视频资料) 高质量的音频播放设备 民族特色乐器(手鼓、铃鼓等) 新疆地区地图 民族服饰道具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踏上一段神奇的音乐之旅。(播放塔里木河的航拍视频) 师:看,这条蜿蜒的河流就是新疆的母亲河———塔里木河。它像一条玉带般环绕着塔克拉玛干沙漠,滋润着这片广袤的土地。 (展示地图) 师:请看,塔里木河在地图上的位置。谁能告诉我,你从这段视频中看到了什么特别的景象?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讲述这条美丽河流的《塔里木河的家》。 环节二:讲授新课(25分钟) 感知阶段 整体感知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这首歌曲。 (播放完整歌曲) 师:睁开眼睛,说说你听到了什么?这首歌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感受) 重点感知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次请特别注意歌曲的节奏特点。 (播放歌曲,教师用手势示意节奏变化) 探究阶段 旋律探究 师:我们来分析这首歌的旋律特点。 (分段播放,引导学生感受旋律起伏) 歌词理解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歌词,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带领学生朗读歌词,解释重要词句) 音乐特点分析 师:新疆民歌有什么独特的音乐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民族音乐元素) 示范学习 教师示范 师:注意听我的示范演唱,特别关注气息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 (教师示范演唱片段) 分段学习 师:我们把歌曲分成几个片段来学习。 (带领学生逐句学唱) 表情动作配合 师:音乐是流动的,我们可以用优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