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防护能力》教案 一、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理解党和国家在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认同国家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做出的努力,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高自身防护能力,共同维护社会稳定与安全。 认识到在面对各种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秩序,配合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信心。 健全人格: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在面对危险和困难时保持冷静、沉着应对,不惊慌失措,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 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认识到自身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关心他人的生命健康,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责任意识: 明确个人在防护工作中的主体责任,认识到提高防护能力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对家庭、学校和社会负责的表现,积极主动地学习防护知识和技能,做好自我防护。 增强社会责任感,在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时,能够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参与救援和互助行动,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防护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提高危险预判能力和避险逃生能力的方法 难点: 如何将防护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行动 培养学生长期坚持防护意识和习惯的养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灾难视频,引发思考:播放一段关于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视频,如地震中房屋倒塌、人员被困,洪水中群众被洪水围困等待救援,火灾现场火势凶猛、人员逃生困难等场景。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观看视频后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灾难面前,人类生命的脆弱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提高防护能力。 讲述身边案例,激发兴趣:讲述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与防护能力相关的真实案例,比如学校组织的一次消防演练中,部分同学因为不熟悉逃生路线或不懂得正确的逃生方法而出现慌乱的情况;或者在社区中,某居民因为缺乏对突发疾病的急救知识,导致患者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病情加重等。通过这些身边的案例,让学生意识到防护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效果,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如何提高防护能力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为什么要提高防护能力 展示各类灾害图片,分析危害:展示一系列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等)、事故灾难(如交通事故、火灾、爆炸等)、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些灾害和事件给人类生命、财产、社会秩序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危害。例如,在展示地震图片时,可以介绍地震可能导致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基础设施损坏,给受灾地区的人们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展示传染病疫情图片时,讲解疫情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然后提问学生,从这些图片中看到了什么,这些灾害和事件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提高防护能力的必要性。 案例分析:校园突发事件:讲述一个校园内发生的突发事件案例,如某学校在课间休息时,突然发生火灾,由于部分学生缺乏火灾逃生知识和技能,导致现场秩序混乱,一些学生被困在教室或楼道内。通过这个案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果自己身处这样的情境中,会面临哪些危险,以及如果具备防护能力,结果可能会有怎样的不同。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强调在校园这个人员密集的场所,提高防护能力对于保障师生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数据展示:灾害损失统计:通过图表或数据的形式,展示近年来我国或全球范围内因各类灾害和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