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88915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立靶、打靶,学习驳论文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基础知识清单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4149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设计,整体,论文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立靶、打靶,学习驳论文 设计人 学校 年级/册次 九年级上册 单元 第五单元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要求,其第四学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关于生活感悟、生活哲理方面的优秀作品,学习思考与表达的方法,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材料,阐述自己的感悟和观点”。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阅读简单议论性文章,能区分观点与材料,并能解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实证材料对他人观点作出价值判断”。 【学情分析】 诊断测试 请仿照《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论证,写一篇《手机对于学生有害处吗》 的议论文。 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一个教学班,共计37人) (1)70%的学生形式和结构体现为驳论文 (2)30%的学生在具备驳论文的形式和结构的基础上,具有明显的论点。 (3)仅15%的学生能够选用恰当的论据和论证方法,批驳“逆境有利于人的成长” 【教材分析】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选编了4篇议论文,其中包含两篇驳论文,单 元的人文主题是“理想信念”。本单元要求在学习中注意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注意分析议论文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论证的方法:还要联系实际进行质疑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其中,《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的一篇典范驳论文,分三个层次驳斥了“中国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论调:《怀疑与学问》论证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谈创造性思维》逐层递进,层层深入地论证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创造宣言》运用先破后立的写作手法,反驳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这四篇议论文,均为结构严谨、论证合理的典范之作。 【核心任务】 对于学生看手机一直是家长争议的问题,有的家长认为手机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看一些没问题,而有的家长认为看手机对眼睛有伤害,而且看多了会上瘾。对此,班主任决定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一次班级辩论会,议题是“中学生该不该使用手机”,让我们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为本次的辩论会注入知识基础。 【课段安排】 本单元主要分为四个课段完成。第一课段:找论点:思考并圈画出四篇文章的中心论点。第二课段:明结构:梳理论证思路,完成四篇文章的结构图。第三课段:明方法:四篇文章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找出来分析并完善思维导图。第四课段:写辩稿:推荐几种议论文文章常用模式,并以“中学生应该/不应该使用手机,为中心论点,书写辩稿,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单元目标】 1.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能够分析议论性文章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论证方法,学会运用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辨析立论文和驳论文的不同点。 2.能通过比较阅读,明晰议论文三要素及其论证思路,区分立论文和驳论文,提升比较、分类的能力。 3.提高阅读典范议论文的兴趣,具备质疑、探究和反思的能力,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课段:找论点(两课时) 第二课段:明结构(三课时) 第三课段:明方法(两课时) 第四课段:写辩稿(两课时) 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