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96488

14.1《故都的秋》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1-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410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4.1,故都的秋,练习,答案,统编,高中
  • cover
14.1《故都的秋》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辍【A】。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扑【B】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即【C】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D】,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1.选出语段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辍 B.扑 C.即 D.寞 2.选出对画线句子分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 A.作者用明白如话的语言,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上,寥寥数笔,勾勒出槐树的落蕊,把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 B.作者运用白描式的语言,凭自己的主观感彩,把秋天槐树的特征,有动有静地表现出来,文字像轻轻飘浮的白云,感情热烈明快。 C.作者用简洁清丽的语言,从自己的主观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文字细腻清新,充满诗情画意,使读者忘却了悲秋的心理。 D.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表达出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3.下列句子中的“十分”和文中画横线的“十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没有十分专注的境界,怎有脚踏实地的笃实? B.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 C.他有十分的把握做成这件事。 D.擂台上,他看到对手走不动了,因此十分中只有五分防他。 4.文中加点的词若改成“住”“细数”“静对”好不好?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yuàn/chuán)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 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颜)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 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落)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sào/sǎo)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