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96704

5《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共21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4-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40297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2025,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人应当坚持正义 柏拉图 1. 把握文中一系列“正义”理念的内涵,准确理解苏格拉底据此提出的观点,深刻领会文章主旨。 2. 领会苏格拉底的提问方式和论辩逻辑,学习其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的“劝说”艺术。 3. 探讨苏格拉底立身处世的法则,从中获得对自己人生有益的启示 政论文 新课导入 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雅典监狱中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就要被处决了。只见他衣衫褴褛,散发赤足,面容却镇定自若。打发走妻子、家属后,他与几个朋友侃侃而谈,似乎忘记了就要到来的处决。直到狱卒端了一杯毒药进来,他才收住“话匣子”,接过杯子,一饮而尽。之后,老人安详地闭上双眼,睡去了。这位老人就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今天我们学习《柏拉图对话录》中的“人应当坚持正义”这篇小短文,欣赏苏格拉底式的提问。 柏拉图(约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他出身于雅典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雅典王的子孙。柏拉图从20岁起追随苏格拉底学习哲学,不期8年后苏格拉底被判死刑,柏拉图为了逃避迫害而来到麦加。后来他又出游列岛列国,到过埃及、南意大利等地。其间,他详细地考察了各地的政治、法律、教育、宗教等,进一步研究和掌握了当时的数学、天文学、力学、音乐等学科理论和各种哲学学派的学说。 作者介绍 柏拉图才思敏捷,著述颇丰。他的著作大多是用对话体裁写成的,内容丰富深刻,人物性格鲜明,论证严密细致,语言优美华丽,达到了哲学与文学、逻辑与修辞的高度统一,不仅在哲学上而且在文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了解背景 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提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 对话体是艺术、政治、哲学和科学著作中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的著作采用两个或多个角色对话的形式。对话体是一种持殊的体裁,原则上区别于其他体裁的作品中用以表现人物性格和作为艺术语言手段的那种对话。 对话体著作通常设置尖锐冲突,对话方发表各自的见解,而最终则表露出作者关于论争的倾向以及争论者的生动形象。 这种体甚至可以使那些并不属于文学艺术领域的、关于科学和哲学问题的对话也具有异常鲜明的情趣及出色的艺术性。 文体知识 1.迅速浏览课文,梳理文章的脉络结构。 引论 (1-28) 本论 (29-34) 提出问题 在死亡面前要不要坚持正义。 分析问题 以身体被毁类比正义被毁,说明了坚持正义的重要性。 结论(35-49) 得出结论 坚持正义,绝不越狱。 层 进 式 整体感知 2.理清苏格拉底劝说格黎东的逻辑思路。 ①首先阐述“你的关心如果合乎正道,我就听你的;如果不合乎正道,我不会让步的。” ②通过连续发问,请他考虑: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 在格黎东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后,苏格拉底运用联想谈到了运动员,问及第二个核心问题:是重视一般人的赞美、责备和看法,还是只听从一个人,即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 格黎东回答只听从一个人的意见。随后,苏格拉底抛出第三个问题:如果听从了外行人的话,是不是要遭到损害 在格黎东承认会受到损害后,苏格拉底进而腾挪思维发问:道义与身体谁贵重 格黎东回答道义比身体贵重得多。层层诱导继续进行:活得好比活着更重要。活得好就是活得体面、正派。 ③最后得出结论:私自离开是不正当的、邪恶的、可耻的,我们不能做。 1.苏格拉底提出了一系列与“正义”相关的理念,请找出来并说说文章题目为什么只用“正义”。 苏格拉底除了提出“正义”这个理念外,还提出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