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01345

7 《包身工》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4-11-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227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包身工,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
  • cover
包身工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结构,认识报告文学的新闻性。 2. 赏析典型场景和人物,体会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3.了解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关注社会问题,激发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 1.赏析典型场景和人物。 2.认识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和文学性。 教学难点: 1. 关注社会问题,激发历史使命感。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夏衍(1900-1995)浙江杭州人,现代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曾留学日本回国后从事文艺工作,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著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剧本《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以及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林家铺子》《祝福》等。 二、写作背景 20世纪30年代,夏衍凭借着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悲悯情怀,在黑暗中探索光明。为了深入了解包身工的生活,作者选择了一家名叫“三井系”的日本工厂,靠厂里一位朋友的帮忙,作者以“外头工人”的身份混进工厂,对包身工的生活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地观察。写下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包身工》,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压榨中国人民的罪行。那么,什么是报告文学呢? 三、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文艺通讯、特写、速写等的总称。以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为题材,是经过艺术加工而写成的文学作品。报告文学能够迅速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报告文学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特征。 “报告”意味着报告文学所反映的人物事件,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具有新闻报道价值和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正如作家在回忆中提到的“要了解包身工的生活,单凭搜集材料是不行的,非得实地观察不可。” “文学”意味着报告文学在忠实于真实的前提下可以运用文学艺术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文学性是报告文学有别于一般新闻报道的突出特点。 学习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和文学性也是本堂课的重点。我们在具体的情境中,梳理文章叙事思路,分析文本艺术手法,加深对报告文学这一特点的学习。 四、情境设置 如果你是《包身工》的电影导演,你会做哪些前期工作?你会以什么顺序来呈现这部电影?你的电影中会有哪些特写镜头呢? 根据电影的拍摄流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展开。 前期筹备:理清文章思路,认识新闻性 电影拍摄:选择典型场景,体会文学性 后期制作:穿插新闻背景,深化主题 宣传发行:简要概括特色,引人关注 夏衍回忆《包身工》时提到,这是一篇报告文学,不是一篇小说,所以我写的时候力求真实,一点也没有虚构和夸张。她们的劳动强度,劳动和生活条件,当时的工资制度,我都尽可能地做了实事求是的调查。因此,在今天的工人同志们看来似乎是不能相信的一切,在当时却是铁一般的事实。让我们在情境中理清文章思路,认识这铁一般的事实。 任务一:前期筹备———理清文章思路,认识新闻性 (一)选定场地 上海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靠近上海的苏北乡下 (二)工房场地布置 一道围墙、一块“工房重地,闲人莫入”的木牌 (三)道具准备 苏北乡下农村场景中的,草根树皮、“包身契”。 生活场景中的,断了齿的木梳、席子、破被、几十只碗、一把竹筷、饭桶、烂菜叶、籼米等。 遭受拷打的工具,一盆冷水、太平龙头、皮带盘心子。 (四)演员表 1.芦柴棒、小福子及其他包身工们 2.包身工的父母 3.“带工”老板、老板娘、东洋婆、请愿警、打杂的、“拿莫温”(工头)、“小荡管”(巡回管理的商机女工) 4.“外头工人” (五)制作《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 制作《包身工一天作息时间表》 (六)确定拍摄思路: 以时间为顺序,以包身工一天内的生活和做工为内容来组织材料。 任务二:电影拍摄———选择典型场景,体会文学性 场景一 恶劣的住宿环境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