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06208

第20课《飞夺泸定桥》课件

日期:2025-10-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915370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课,飞夺泸定桥,课件
  • cover
(课件网) 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 导入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你如道诗中“大渡桥横铁索寒”指的是哪个事件吗?红军又是靠什么力量克服了遇到的艰难险阻,创造了伟大的人间奇迹 学习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飞”、“夺”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掌握本课生字,能够在重点的词下标注并理解感兴趣的词语。 培养学生对红军崇敬的情感,继而学习红军不怕困难、忠于革命的精神。 1 2 3 字音字形 湍急 增援 索性 搏斗 狼狈 翻山越岭 奋不顾身 tuān jí zēng yuán suǒ xìng bó dòu láng bèi fān shān yuè lǐng fèn bù gù shēn 词语解释 水流湍急: 高山峻岭: 天险: 心惊胆战: 震耳欲聋: 形容水流非常急。 又高又险的山岭。 天然险要的地方。 形容内心极度惊惧恐慌。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课堂活动一: 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概述内容。 2.为什么要“夺”泸定桥?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3. 你觉得整个事件可以分为哪几个情节?试为这几个情节命名,给文章分段。 层次结构 01 02 03 1-3自然段 1935年5月,为北上抗日,上级命令红四团必须在20多个小时内赶到120公里外的泸定桥,并夺下泸定桥。 4-5自然段 红四团与敌增援部队抢时间、争速度,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抢先赶到了泸定桥。 7-9自然段 红四团与守城的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继续北上抗日。 接受任务 分秒必争 机智应对 到达险境 英勇杀敌 取得胜利 时间 路程 克服困难 到晚上7点 走130里 翻山越岭击溃阻击敌人 到29日清晨 走110里 摸黑冒雨踏泥泞,饥饿疲劳比赛 兵力 天气 敌人:两个团+两个旅援兵 红军:红四团(又累又饿) 晚上,天又下起了大雨,把他们都淋透了。 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1.读1-3段,夺取泸定桥有哪些困难?找出相应语段,读一读。 地势险峻 敌强我弱 时间紧迫 遭遇阻击 雨大夜黑 疲劳饥饿 长途跋涉 泥泞难行 课堂活动二:细读探究 2、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红军战士是怎样克服的? 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雨越下越大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了,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英勇无畏 勇往直前 红军战士不顾天气的恶劣,奋勇前进,与敌人抢时间、争速度,表明了他们夺下泸定桥的坚定信念。 3、面对阻击的敌人,红军战士是怎么应对的?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途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55公里。 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了火把来,照亮了道路跟敌人赛跑。 英勇顽强 机智果敢 “索性”是“干脆”的意思,突出了红军战士机智、勇敢。 活动三:品读课文,感受战士的英勇无畏 1.读第5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泸定桥离水面有数十米高,由13根铁索连接东西两岸。底部9根铁索,相隔约一尺,上铺木板供行人通过。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红四团赶到时,川军只早到一个晚上,抽掉了木板,守军已经修筑了碉堡等工事。泸定桥属于典型的易守难攻,进攻方兵力无法展开。红军轻装疾行,没有重炮的火力支援,只能靠轻武器打过去,靠人力冲过去,难度堪称“地狱级”。 桥险 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鑫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