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07807

人音版五下第一单元 作业设计

日期:2024-12-2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91次 大小:6149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音版,五下,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 cover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百花园》 音乐 五年级 第二学期 人音版 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聆听《对花》演唱并表演《采花》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2 聆听《花之歌》演唱《编花篮》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3 学吹竖笛《嘎达梅林》《樱花》 《苏武牧羊》 第一单元第三课时 二.单元分析 ( 一) 课标要求 本章内容是人民音乐-出卷网-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以“百花园”为人文主题,“百 花园里百花开,花香芬芳沁心来”,通过学习两首中国四川和河南民歌和两首中外器乐作品, 让学生去领略音乐世界里的百花芬芳,体验用音乐刻画大千世界里百花之美的奇妙。 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1. 能够用自然抒情的声音表达歌曲内容,掌握多次出现的切分节奏。 2. 感受地方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完成曲调填 空创作。 3. 学会感受音乐,用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二) 教材分析 本课汇编了四首作品,包含了两首民歌学唱:以花为寓意的四川民间小调《采花》、借花 抒发美好生活的河南民歌《编花篮》。两首中外器乐作品欣赏:德国艳丽多姿的钢琴作品《花 之歌》和中国管弦乐作品《对花》;另外包含三首竖笛曲的吹奏:《嘎达梅林》《樱花》《苏 武牧羊》。通过四首作品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四川河南等民歌的特点与风格,在音乐实践中 培养学生寻找富有地方戏曲的音调和唱腔。再通过聆听乐曲及《花之歌》的表演活动,体会音 乐表现出来的各种花景,享受百花带来的温馨与快乐,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采花》这首歌曲原名为《盼红军》,是流传于四川男坪的民间小调。歌词采用传统的民歌 手法,按一年的月序和应时花卉的咏唱,使人们从中获得不少生产和生活知识。语言朴素、精 炼,每段仅两句歌词。歌曲采用 2/4 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由三个乐句组成。几乎每隔 一小节都出现切分节奏,使流畅的旋律略带轻盈跳荡的感觉。这三个乐句在节奏基本相似的基 础上,对各句的句幅和句尾的节奏做了微妙的变化,使之各具特点。同样的歌词从强拍移向弱 拍,歌词节奏作了紧缩,充分表现四川人民期待红军早日到来的殷切心情。紧接着节奏比较舒 展,有如人们想象着红军到来后的'舒心和快慰。 《编花篮》是流行于河南的一首小调。歌词内容描写了一群农村姑娘为上山采摘牡丹花, 而巧手编制花篮的情景。表达出姑娘们带着花篮上山采摘到美丽的牡丹花的喜悦心情。整个曲 调依照河南地方方言型腔,加上前倚音的运用,使歌曲显得情调轻松、风趣活泼、闲适愉快。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尤其结束句的衬词“哪哈依呀嗨”使之具有了浓郁的河南梆子韵味,散发 着中原泥土的清香,深受人们的喜爱。 《花之歌》是德国作曲家古斯塔夫·兰格的钢琴代表作之一·全曲由三个不同情绪的音乐主 题以回旋曲式的结构 (ABACA) 构成了这首乐曲,这首乐曲的基本情绪庄重优雅,但又不失活 泼明朗。虽然篇幅短小,配器简洁,但整首曲子却如芳馨的花朵发出淡淡的幽香,令人回味无 穷。 《对花》是一首管弦乐作品,选自鲍元恺的《炎黄风情》组曲。ABA 三段体结构。乐曲的 主题采用河北民歌《对花》和《放风筝》的旋律。全曲以多变的节奏、对置的音色和丰富的力 度变化描绘对歌场上欢腾热烈的场面和人们在百花园中悠闲自在的赏花情境。作品以脍炙人口 的民歌旋律和绚丽多彩的管线乐色彩,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汉族人民的生活画卷。 《嘎达梅林》《樱花》《苏武牧羊》是三首竖笛曲,主要运用新的指法降 7 ,通过学习并 运用的乐曲中,感受三首竖笛曲优美的旋律。 (三)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