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10867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54张PPT)

日期:2024-12-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119850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5课,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管理
  • cover
(课件网)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01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一)西周至春秋:世官制(世卿世禄制) 1.背景:由分封制、宗法制的政治基础决定 官位世袭 贵族世代垄断高官,形成贵族政治,在当时有进步意义;重血缘、轻才能。 3.特点/途径: 4.影响: 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血缘 2.标准: (二)春秋战国:荐举功劳制(世官向尚贤的转变) 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1.背景: 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争霸图强。 2.标准: 才能或军功 3.方式: 材料1:李悝相魏文侯时说:“为国之道 , 食有劳而禄有功 , 使有能而赏必行 、 罚必当……”。 ———刘向《说苑》 材料2:秦时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宗族非有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荐举(自荐) 毛遂自荐 荐举(他荐) 鲍叔牙举荐管仲 军功爵 客卿制(荐举:自荐、他荐) 功劳制(军功爵制) 4.影响: 废除贵族世袭特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利于地主阶级力量壮大。 (三)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形成了思想文化上的专制,造成了严重的倒退。 2.途径: 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3.结果: 材料1: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韩非子·五蠹》 “百姓”和“一般官吏”都向“法官、法吏”学习法律,加强普法教育;“法吏”也担负起宣讲法律、执行君王旨意的使命。 实质:摒弃诸子学说,专任法家思想,文化上的专断、专制。 睡虎地秦简《语书》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文化制度、教育制度。 材料2:故腾为是而修法律令、田令及为闲私方而下之,令吏明布,令吏民皆明智之,毋巨於罪。 ———睡虎地秦简《语书》 1.标准: 遵守法律 常科 科目 特科 察孝廉 举茂才 贤良方正 贤良文学 明经 讲求孝行、廉洁。 选拔智略出众的优秀人才。 德才兼备,正直不阿,能直言极谏。 品德与文才兼备,又有良好的经学底蕴。 明于儒学的经典,通晓儒术 (四)汉朝:察举制 (1)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 (2)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 1.标准: 先考察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 2.方式: 材料2: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4: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晋书·段灼传》 材料3:东汉后期,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结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 ———白寿彝《中国通史》 (1)积极: ①注重品行才学,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 ②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③利于推行孝道和廉洁风气,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改善社会风气。 ④考察标准多元化,利于选择多方面人才。 (2)局限: ①容易任人唯亲,滋生腐败; ②选官权被世家大族操纵; ③后期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 材料1: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四)汉朝:察举制 3.影响: ※重要补充:1、积功劳为官:累积官衔和爵位 2、征辟制:征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