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选择性必修1 第一单元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变法的概况,让学生从“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这一基础知识 2.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变法成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 3.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近现代改革的特点 导入新课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周易?系辞下》中的一段话,意思是主张“变”。 后来清末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也引用了这段话,强调变法要因时而变,与时俱进,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促进社会的发展。 “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 《变法通议》书影 战国 商鞅 变法 北魏 孝文帝 改革 北宋 王安石 变法 明朝 张居正 改革 晚清 戊戌 变法 民国 民国改革 清末新政 过渡时期 完成 社会主义革命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 时期 曲折 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 古代:富国强兵 近代:救亡图存 现代:民族复兴 社会转型 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 封建王朝中后期的自救 民族资产阶级 地主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概念:改革是统治者以自上而下、和平的方式,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调整,以促进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改良革新。 纲要链接 纲要(上)第2、5、9、18、19、26、27、28课 目录 壹 贰 中国古代的变法和改革 ———富国强兵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救亡图存 叁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民族复兴 一、中国古代的变法和改革———富国强兵 (一)战国:商鞅变法———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探索 1.背景: 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铁犁、牛耕使用 私田增多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礼崩乐坏、诸侯争霸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革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大变革”(时代背景)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经 济 政治 阶级 思想 秦国的特殊国情: ①西部边陲 ②经济落后 ③秦王立志改革(孝公) 一、富国强兵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一)战国:商鞅变法———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探索 2.内容: {85BE263C-DBD7-4A20-BB59-AAB30ACAA65A}改革角度 变法措施 具体作用 经济 军事 地方管理 社会管理 承认土地私有,促进农业生产,增加税收,为统一积累物质基础。 削弱旧贵族势力,增强军队战斗力,加速地主阶级形成。 加强中央集权 减少民间私斗,安定社会秩序 废除井田制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 建立县制 实行什伍连坐; 是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地主阶级封建化改革。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 3.实质: 拆散大家庭为小家庭 一、富国强兵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一)战国:商鞅变法———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探索 合作探究:分析商鞅变法是如何推动秦国向封建社会转型的?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西周 春秋战国 经济基础 土地制度 政治制度 组织基础 石器耕锄 井田制,土地国有 铁犁牛耕、小农经济 法律承认土地私有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分封制(地方分权) 县制(中央集权) 社会 转型 国家能力变迁:春秋战国逐渐摆脱早期国家血缘对政治的影响,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成熟国家转变。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李斯《谏逐客书》 商鞅变法,不顾人言,虽能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使其民知利而不知义,见刑而不见德,虽得天下,旋踵而失也。至于其身,亦卒不免,负罪出走,而诸侯不纳,车裂以徇,而秦人莫哀。 ———苏轼《上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