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10900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教案

日期:2024-12-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271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2课,水陆交通,变迁,教案
  • cover
水陆交通的变迁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从时间维度梳理出古代、近代交通变革的基本内容。 2.结合地图运用时空定位,能归纳出古代和近代交通变迁的动力、范围、目的、作用,并且能基于以上学习成果,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视角,总结出古代到近代交通变迁的趋势,说明交通进步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 3.通过研读史料,了解古代、近代太原交通发展情况,进一步理解交通与城市、民族兴衰之间关系,认识到交通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互相促进,涵养关心家乡的情怀、建设太原的责任感和振兴民族的使命感。 4.从交通变迁的进程中感受人类的勇气与智慧,体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教学重点: 1.从古代到近代水陆交通的发展情况及变迁的趋势。 2.交通变迁的社会影响。 教学难点: 交通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好,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五单元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 提到交通,我们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交通工具,例如我们每天上下学骑的自行车等。早在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就出现了轮车,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苏美尔人还最早将车用于了战争。可见无论古今,车都是重要的工具,而车的使用,对道路建设和交通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交通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结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水陆交通的变迁,探寻人类文明成果的演进。 一、水陆交通变迁 人类在早期运输物品依赖的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和人工运河的开凿。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阅读了教材,从时间维度比较完整的整理了古代与近代水陆交通方式与交通工具的变迁情况。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任务一:结合地图与教材内容分别分析古代、近代水陆交通的动力、范围、目的、影响。 1、古代水陆交通变迁 (1)古代水陆交通变迁之陆 出示秦朝和罗马的陆路交通建设示意图。 提问:阅读两幅示意图,概括秦朝和罗马陆路交通建设的范围、目的、影响。 学生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结。 预设答案:秦朝和罗马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修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全国性道路网,以都城为中心,提高了行政效率,促进了各地之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最终也加强了中央集权。 教师评价并补充。 过渡:人类不仅铺设道路,还开凿运河。 (2)古代水陆交通变迁之河 出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京杭大运河示意图。 提问:依据材料示意图和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大运河和元朝京杭大运河的目的、影响。 学生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预设答案:隋朝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贯通南北,北至涿郡,以兴辽东之役,南至余杭,以输南方财粮。元朝时政治中心到了大都,经济中心在南方,故而大运河截弯取直不再到洛阳,还开通新河,形成京杭大运河。两朝的大运河不仅巩固了统一,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沿线开发,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教师评价与补充: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不仅如此,大运河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南水北调工程共同泽被着中华民族,成为了中华民族渴望打破自然地理限制的进取精神象征。3500里纵穿南北,2500年横贯古今的大运河,成为了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气势恢弘影响深远,西方的运河同样意义重大。 出示米迪运河和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示意图。 提问:法国米迪运河与荷兰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的修建反映了当时西欧社会情况如何? 预设答案:米迪运河修建于17世纪,虽然当时法国路易十四实行专制统治,但在经济上已走向了重商主义,为了扩大海外贸易,打破西班牙对直布罗陀海峡的垄断,修建了米迪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大西洋,促进了法国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的修建与阿姆斯特丹城市发展密切相关,该运河系统是17世纪“海上马车夫”走向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见证,至今仍影响着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