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17491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渡荆门送别 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4-12-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4629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荆门,送别
  • cover
(课件网) 渡荆门送别 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朗读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走进李白这位大诗人的心灵吧! 课文导入 课文导入 渡荆门送别 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意境。(重点) 2. 品析诗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难点) 出示目标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名篇有《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等。他的诗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 资料链接 这首诗是诗仙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李白在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此次李白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资料链接 荆门( ) 一 读一读字音 jīnɡ 预习反馈 仍lián( )故乡水 二 写一写字形 怜 预习反馈 导思1:你从这首诗里读到了怎样的自然美景? 自然之美 关键词: 不舍 导思2:从诗歌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情感 借景抒情 导思4:诗人是如何将景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情景交融 导思3:诗中选取了哪些意向?意向与感情之间有何关系? 意向 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初读感知 原文: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荆门:荆门山,在现在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形势险要。 楚国:楚地。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注释: 翻译课文 初读感知 我乘舟远渡荆门外,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游览。群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渐渐隐去,长江仿佛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译文: 初读感知 原文: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怜:爱。本作“连”。 万里:形容行程之远。 注释: 初读感知 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空中云霞如同绮丽的海市蜃楼。我更加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辞万里为我送行。 译文: 初读感知 颔联中“随”字用的好,谈谈好在何处。 【答案】“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精读品味 精读品味 2.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答案】“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入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精读品味 3.揣摩尾联,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精读品味 【答案】诗歌从乘舟远游写起,第一、二句点题:诗人远离蜀地,乘船沿江游览楚地。中间四句描写景物,描绘长江之水出山之后的壮阔气象:长江出山,水面宽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