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22349

初中语文九上23《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184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初中,语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 cover
初中语文九上《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范进中举》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讲读课。作者通过讲述54岁的穷困潦倒的范进听到中举的消息后喜极而疯的故事,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残害。节选自《儒林外史》,通过对胡屠户、众邻居、张乡绅等人的刻画,揭露了人们嫌贫爱富、前倨后恭的丑恶嘴脸。既表达了对范进的同情,又反映了人心冷漠社会环境。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有更深的了解,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欣赏、感知艺术形象。为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打下较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生动、情节有趣,学生很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但是科举制度离孩子很远。所以很容易因为有距离感,而忽视其思想性、艺术性和深刻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主导作用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助读资料,引导学生不断深入领会本文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 教学目标 1.根据题目和小说主要内容,理清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2.通过运用对比、夸张和人物描写等手法,剖析人物性格特点。3.通过结合主要和次要人物的形象,归纳文章主题,加深对讽刺小说的理解 二、学法引导 因《范进中举》是长篇小说节选,学生要想较好地完成该课的学习目标,宜课外阅读《儒林外史》全书,对该书的整体情况,包括所刻画的人物,所选取的典型题材,反映的主题,主要的艺术手法有个大体的了解。学习本文时,着重从范进的语言、动作分析其性格,抓住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及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原因的讨论分析,理解本文的主题及艺术特点。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与动作。 (2)对比、夸张与直接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 2.难点 旧小说中的雅语与口语。 3.疑点 同是读书人,范进与孔乙已有何不同 4.解决办法 重点问题主要由学生阅读分析得出答案,难点多参照文下注解解决,疑点采取结合上几节课内容进行两个人物的比较的方法解决。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查找资料,谈对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了解。 2.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分析。 (1)从范进中举前后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及其自身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及世态人情。 (2)范进喜极而疯片断赏析。 (3)胡屠户形象分析。 (4)对比、夸张、直接写实的讽刺手法。 3.教师推荐《儒林外史》精彩片断,师生共同赏析。 4.范进与孔乙己比较阅读,教师点拨,归纳。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介绍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2.从范进中举前后地位、经济状况变化把握科举制度的罪恶,从周围人的态度变化了解世态。 3.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精读。 (二)整体感知 《儒林外史》是古代讽刺小说中的精品,所以在一开始应予以介绍并鼓励课外阅读,这也能促进学生对本课知识、人物主题的认识。而后分析课文内容,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主人公范进的遭遇及性格。 (三)教学过程 1.作家、作品简介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便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故事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贯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 2.听课文范读录音,要求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