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23489

13.2 《致大海》课件(共2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2-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345580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3.2,2024-2025,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致大海 普希金 1.了解作者、作品和相关文化常识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特点 3.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情感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新课导入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作家。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母系家族有非洲血统。 1811年进人专为贵族子弟开办的皇村学校。求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并形成了强烈的自由思想。 1814年7月,诗歌《致诗友》发表在《欧洲通报》上。1817年3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亚历山大·普希金诗集》;7月,完成诗歌《自由颂》,造成一定影响。1819年7月,写出诗歌《乡村》。1820年3月,完成第一部长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引起文坛关注。 作者介绍 1820年因《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诗中的反抗倾向激怒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以政府信使的名义流放到俄国南部。1821年,完成长诗《高加索的俘虏》。1824年又被禁闭在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 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沙皇尼古拉一世因普希金的文学声誉将他赦免并召回莫斯科,这一年,完成短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828年,完成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0年,参加《文学报》的编辑工作。1833年10月,完成长诗《青铜骑士》;12月30日,被尼古拉一世任命为宫中低级侍从。1836年,创办俄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杂志 《现代人》,同年10月,完成小说《上尉的女儿》。 1837年在与法国贵族丹特斯的决斗中被杀害。 普希金被称为 “俄罗斯文学之父”,是俄国文学语言的创立者。 他在800多首抒情诗和《鲁斯兰与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青铜骑士》《叶甫盖尼·奥涅金》等叙事诗中,运用和完善了俄语诗歌的各种体式,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对俄国诗歌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普希金的小说主要创作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 《别尔金小说集》、中篇小说 《黑桃皇后》和《上尉的女儿》等。在这些作品中,他开创了俄国文学关注“小人物”命运、同情人民的传统。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描写俄国历史上留里克王朝与罗曼诺夫王朝之间的统治者戈都诺夫,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被公认为俄国最优秀的历史剧作品之一。 内容主题: 俄国风光 俄国语言 俄国性格 艺术风格: 真实朴素,清新,明快。   作品富有鲜明的民族独创性,“俄罗斯民族诗人” 俄国精神 创作特色 《致大海》是普希金最著名的抒情诗之一。 在写作这首诗之前四年,普希金因为在一系列政治讽刺诗中抨击沙皇统治,被流放到俄国南部,辗转于基希讷乌和敖德萨等地。他在流放期间继续创作了大量富于斗争精神的诗歌,并与当地许多密谋推翻沙皇统治的革命者密切来往。 1824年夏,沙俄政府又以“亵渎神圣”和“行为不端”的罪名下令将普希金押送到位于俄国北部、他父亲名下的一个小庄园 “闭门思过”,幽禁在那里达两年之久。 诗人在敖德萨,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当临别前夕,诗人登上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而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于是写下了这首《致大海》。 这是一首写于离别之际的诗,也是一首歌颂自由的诗。 写作背景 第二部分:3-13 诗人面对大海引发的联想。 第三部分:14-15 诗人誓言绝不忘记大海,要为自由奋斗不息。 第一部分:1-2 诗人与大海告别。 线索:和大海的感情交流 理清结构 怀念、礼赞 自由奔放的大海 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的大海 闪耀着娇美的容光的大海 黄昏时寂静的大海 汹涌起来而无法自制的大海…… 内容探究 1.本诗是一首写大海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