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28760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二中、仙游一中、莆田六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9-24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3次 大小:3515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莆田,福建省,学期,答案,试题,化学
  • cover
2023-2024学年莆田二中、仙游一中、莆田六中高一期中联考 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组卷网,总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i-28 S-32 Cl-35.5 K-39 Ag-108 Zn-65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 1.学习化学时引入数学集合思想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分析物质类别或反应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图示表达方式的是( ) 选项 X Y A 碱性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B 化合物 电解质 C 盐 酸 D 化合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mol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22.4 B.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为n C.分子数不同的气体,体积有可能相同 D.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压强越大 3.我国海洋资源丰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海底开采的石油属于纯净物 B.海洋生物的呼吸作用属于化学变化 C.高温煅烧贝壳可以制生石灰 D.海水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分散系 4.下列说明不正确的是( ) A.轻微烫伤,可先用洁净的冷水处理,降低局部温度,然后涂上烫伤药膏 B.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NaOH溶液涂在皮肤上 C.遇到火灾应该切断电源,移走可燃物 D.易燃物如钠、钾等若随便丢弃易引起火灾,可以将未用完的钠、钾等放回原试剂瓶 5.舞台上用干冰制造云雾效果。对该过程中干冰(固体)变化,错误的是( ) A.分子物质的量不变 B.分子间作用力增大 C.分子间距离增大 D.分子数没有发生变化 6.下列与胶体有关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用一束激光照射胶体和溶液都有光亮的通路 B.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饱和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C.用过滤的方法不能分离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 D.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过量盐酸后出现红褐色沉淀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中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中倒出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插入蒸馏烧瓶的溶液中 C.过滤操作中,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拌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8.设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mol 所含有的原子数为 B.常温常压下,48g氧气所含的分子数为1.5 C.标准状况下,44.8L 所含的分子数为2 D.0.1mol/L的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数目为0.2 9.下列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B. C. D. 10.有以下物质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 ) ①盐酸 ②生石灰 ③铜 ④石墨 ⑤二氧化碳 ⑥熔融氯化钾 A.⑥ B.②⑤ C.④⑥ D.①③⑥ 11.在标准状况下,18g CO和的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2L。则此混合气体中CO和的质量之比是( ) A.1:1 B.1:7 C.1:11 D.7:11 12.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她发现的青蒿素化学式为,易溶于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提取粗品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操作Ⅰ的分离方法是萃取分液 B.操作Ⅱ的分离方法是蒸馏 C.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 D.其中碳氧原子的质量比为15:5 13.NaCl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将NaCl固体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再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依然存在溶解的过程,离子浓度改变 B.因为NaCl在水中发生电离,故NaCl溶液是电解质 C.熔融的NaCl也能电离出水和离子而导电 D.NaCl溶于水后,无需通电即可发生电离 14.取18.4g铝锌合金溶于足量稀硫酸中,完全反应后收集到氢气11.2L(标准状况下),则由铝和锌分别产生的氢气的体积之比为( ) A.3:1 B.4:3 C.1:3 D.3:2 15.氨气可用来检验氯气是否泄漏,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