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3206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180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5课
  • cover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望秋园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在诵读中理解诗句含义与全诗大意。 2、感受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怀。 3、自主合作探究,互动交流。 【教学重点】 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背诵默写全诗,能够运用诗中的爱国名句。 【教学难点】 解读诗中“零丁”的多层意思,拓宽阅读视野。 【教学安排】一教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初读,感知大概的诗意。 (学生熟读三遍。教师纠正节奏不妥之处。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提问:你们觉得整首诗属于哪一种感情基调的 出卷网?学生回答。教师点拨:“零丁”多指人的心情或处境。题目中“零丁”又是什么意思呢?———地名零丁洋。整体意思———文天祥路过零丁洋。此时的文天祥为何会在零丁洋呢?———学生结合注释会回答“不是”,作者此时被元军俘获,是作为俘虏押解路过零丁洋的。 二、了解诗人资料、创作背景,弄清诗歌的感情基调。 由此可见,此时的文天祥成为阶下囚,心情自 出卷网然是零丁的、痛苦的。诗是在这样的境遇中创作的。那么这首诗该用怎样的感情,语调去读呢?———应该读出无比沉痛的感情,一种深深的悲凉,一种孤苦伶仃。同时,本诗的感情有些复杂,比如诗的尾联不同前面,蕴含一种高亢激昂的感情,不再有“零丁”之感了。 二、分析诗句内涵,明确诗歌主旨。 1、学生用现代汉语翻译全诗,教师点评。 【今译参考】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2、理解分析诗句含义。 (1)首联:回顾个人和国家两件大事。文天祥 出卷网是个饱读诗书的人,参加科举,进而踏入仕途。 他与元军苦战四年,并未能挽救南宋灭亡的命运。此时,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 (2)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 出卷网。从国势上看,山河破碎,南宋王朝在元军的攻逼之下覆亡在即,一如风中柳絮。自己也是一生坎坷,当初做官曾因得罪权贵而屡被罢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一如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 (3)颈联:前一句是追忆过去。后一句是 出卷网慨叹眼前。诗人将地名与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巧妙地用在诗句当中,仿佛这两个地方就是诗人的写照,也有了与诗人一样的感情。用语双关。 (4).尾联:他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有着不屈的精神与气魄。 总结:悲伤,悲痛,悲愤,悲壮,舍生取义———再读诗歌。 3、把握诗的主旨 师:一个“零丁”牵出文天祥的惶恐路 出卷网,更道出了文天祥的零丁情,究竟是怎样的惶恐路,又是怎样的零丁情呢。在这首诗中文天祥到底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我们了解了文天祥的惶恐路和零丁情。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也不禁为之动容。 三、拓展阅读:文天祥的《正气歌》序言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 出卷网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