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39434

选择性必修1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4-12-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116416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选择性,PPT,29张,课件,教化,法治
  • cover
(课件网) 你知道这个神兽叫什么名字嘛? 獬豸 獬豸(xièzhì) ,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因此,它被称为中国法律的图腾。 新课导入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法律(法) 与 教化(礼) 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法治通过政令和刑罚约束行动,具有强制约束力(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 着眼于教育与引导,通过礼制达到道德感召与自律,是对法治的有效补充。(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硬 软 中华法系的重要特点:礼法结合 汉以后:礼法结合 秦以前:礼法分离 中国法律的图腾 獬豸(xièzhì) 五大法系:中华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 伊斯兰法系、印度法系 相辅相成 【学习目标】 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 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 时空坐标 礼法相争———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德治思想的渊源 法治思想的渊源 德法之争 第 部分 壹 自学深思(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以下有关内容,并在课本上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 1.速读教材P45一二段,分析中国夏商西周时期德治与法治产生的原因,发展历程? 2.P45第二段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次德治与法治之争的原因和表现、焦点和实质? 3、P46第一、二段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第二次德法之争的代表人物、主张是什么?争论的结果、原因? 一·德治思想的渊源 夏商: 西周: 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 统治者建立起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 体现统治者的自我约束 注重统治者本身的道德要求(德治)渊源:西周 敬天保民 西周统治者提出的统治思想,也是西周立法的指导思想。“敬天保民”的思想是总结了商亡的教训提出的。西周初期,统治者认为商人之所以“敬天而亡”,是因为商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过于苛刻,用刑过于严酷,失去了民心。因此,要保住周人的江山,不但要敬天,而且更重要的是“保民”,即对人民采取宽仁之策,使统治者能得民心。在敬天保民思想的指导下,西周统治者以礼乐教化导民,改变了商人严刑峻法的统治,迅速稳定了社会。 二·法治思想的渊源 夏《禹刑》、商《汤刑》、周《九刑》 夏商周时期颁行的刑书上只有刑名、刑种的规定,而无确切的罪名,人民对罪与非罪的区别只能依据传统的观念及社会道德、风俗习惯去加以甄别。 ———武树臣:《中国成文法的起源》 九刑基本沿袭商朝的五刑制度(墨、劓、剕、宫、大辟共五刑),又增加了赎、鞭、扑、流等四种刑罚,称以上的九种刑罚为为西周的九刑。 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习惯法) 特点: ①夏商重刑轻德,西周明德慎刑; ②由贵族掌控,有明显的阶级性质。 三·德法之争 (1)第一次德治与法治之争:子产“铸刑书”而引起。 法治 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 叔向反对刊布法律,理由是刑罚适用于乱世,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义。 德治 问题思考:叔向反对“铸刑书”的实质?以及 “铸刑书”的有何影响? 实质:维护奴隶主贵族解释法律的特权。 影响: ①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拉开了中华法系的序幕; ②为法家的“以法治国”提供了经验,也为历代王朝法制建设的发展奠基; ③限制了贵族特权,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