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41520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设计

日期:2024-12-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214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 cover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罗”等15个生字,理解“蜿蜒、突兀森郁”等词语,会写“臀、额”等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画出游览路线图,初步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 3.了解课文“按照游览顺序、用上过渡语句”描写景物的方法,并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迁移训练。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画出游览路线图,初步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 2.了解课文“按照游览顺序、用上过渡语句”描写景物的方法,并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迁移训练。 【教学流程】 一、借助资料,趣味导入 1.出示图片,请学生简单谈谈对双龙洞的了解。 2.播放音频,介绍双龙洞传说。教师介绍课文背景:双龙洞景色奇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现当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到此游览,写下一篇游记。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初读情况,进行字词教学。 正音:注意把平舌音和翘舌音读准———浙”“簇”“笋”。 辨义:结合图片理解词义———石笋”“石钟乳”。关注字形理解词义———脑”“肩”“臀”“脚”。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蜿蜒”“突兀森郁”。 书写:“臀”,上面的“殿”各部分要写得紧凑些,下面的“月”位置居中。“额”,左右等宽,左边的“客”捺改成点。 三、梳理脉络,整体感知 1.聚焦经过: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重点记叙了作者在双龙洞中的所见、所闻和游览感受。浏览全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对此进行了详细描写。(4~7自然段) 2.梳理脉络:将路线图补充完整,注意字数最好相等。(完成后,请学生上台展示。) 学习活动一 (2~3) (4~7) (8) 路上→( )→( )→( )→( )→出洞 3.探秘表达: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游览过程的。 4.总结提炼:课文按游双龙洞的顺序来写,把游览经过介绍得清楚明了。 四、揣摩表达,学用方法 1.自学质疑,品悟过渡之法。 (1)经验回顾:在平时的交流和习作中,大家会用上哪些词语表示先后顺序?用“先、然后、接着”等词语介绍游览顺序,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2)阅读思考:那么,大作家叶圣陶是用哪些句子告诉我们游览顺序的?请默读课文,圈画出关键句子。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3)朗读体会:同桌互相读一读这些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4)总结提升:读着这些句子,我们仿佛与作者一路走,一路游,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这样过渡,巧妙自然。 2.互动点拨,探明行文线索。 (1)比较发现:其实,在这些句子中,作者每写一处景点,都提到了一样景物,你发现了吗? (2)总结提升:看来,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大家刚才完成的路线图,另一条是我们从字里行间发现的—泉水的来路。叶圣陶先生把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了一起,文章就更有整体感了。 3.合作探究,制订游览路线。 (1)创设情境:在生活中,作者这样“按顺序、巧过渡”的介绍方法很有用。假如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你会怎样有条理地介绍本次行程呢? (出示本单元“初试身手”任务一的图片) 小组合作。 学习活动二 1.自主确定游览路线,用序号依次标出所到景点,用箭头标清路线。 2.选择一种顺序,制订出游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