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短歌行 曹操 一、知人论事 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国》 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汝南名士许劭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三国志》 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 ———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 真实的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晋朝建立后追尊为魏武帝。 政治上:二十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来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挟( xié )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死后,曹丕即位,以魏代汉,曹操被追尊为“武帝”。 军事上: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鼎立的局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文学上:曹操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其基本风格是苍 凉悲壮。他的作品集是《曹操集》,代表作是诗歌《观沧 海》、《龟虽寿》、《短歌行》。它的作品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二、文体知识 诗歌体裁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 唐代以前不合近体格律的诗,均被称为古体诗; 唐代以后仿古而作的不合近体格律的诗,也被称为古体诗。 特点: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形成于唐代。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分绝句和律诗。 关于“歌行体” 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 区别:长歌比较热烈奔放,慷慨激昂;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微吟低徊,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短歌行》既有短歌的微吟低徊的特色,又有曹操独自的“慷慨悲凉”的风格。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本词属第一首。 关于“歌行体” 此外,乐府诗还有歌、行、吟、引等形式。 歌:《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陇上歌》 行:《兵车行》《丽人行》《东门行》《十五从军行》 吟:《秦中吟》《白头吟》 引:《李凭箜篌引》 曲:《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 2.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所谓风骨,乃是指作品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练刚健的特点,感情与语言的凝聚形成的一种力度美。 三、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huán),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任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