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60393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4-11-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43331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7课,隋唐,制度,变化,创新,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1、通过把握三国至唐前期分合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制度创新及中外交流的历史意义,以及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新成就 2、通过唐后期和五代十国的社会动荡,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举措;了解唐后期至两宋时期的重要改革,以及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课程目标 导入 我们大家都听过隋唐盛世这个词,那为什么会在隋唐时期出现空前的封建社会盛世呢?这跟隋唐制度方面的创新设计是有很大关系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618年 李渊建唐 220年 曹丕建魏 581年 杨坚建隋 907年 朱温灭唐 魏晋南北朝 唐朝 隋朝 收天下之心—选官之变: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集天下之权—中枢之变: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聚天下之财—赋税之变: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①官僚政治发展日趋成熟 ②按财产征税的理念逐步确立 趋势 创新 时空定位 材料一 在封建社会里,孝为礼之始,廉为官之本,把孝廉作为察举的主要科目是理所当然的事。孝、廉,本为两科,各自为目,分别取士,但也有既以孝举又以廉举者,后来演变成孝、廉并举。 ———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汉代的察举制 设问: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教材,概括察举制的选拔标准。 孝:善事父母;廉:做官清廉。 汉武帝 一、选官制度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选官标准最初是家世和才能并重。后来就只注重家世门第。 一、选官制度 材料三 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赵淡元:《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材料二 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 ———《文白对照二十五史精华》 设问:阅读材料二和三并结合教材,评价九品中正制。 初期大体能够贯彻“唯才是举”的方针,选拔了不少人才,削弱了朋党势力的发展,并强化了中央权威。后期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一、选官制度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举制 一、选官制度 设问:阅读两表,分析科举制的作用。 社会 学而优则仕 国家 选才制度设计 民间百姓 实现社会升迁的流动空间制度性 材料四 门第 九品中正制 品行 察举制 汉 魏晋 隋唐 考试成绩 科举制 设问: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什么发展趋势? 选拔形式 03 趋向制度化、公平化、公开化 选拔标准 01 由世家门第演变为学识才能 选拔标准 选拔方式 02 地方品评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 选拔方式 一、选官制度 中央官制 发展过程: 西汉时期,设立中外朝制度,提高尚书令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 渊源 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确立 唐太宗时,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 设立政事堂,提高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 完善 二、三省六部制 中央官制 皇 帝 中书省 草拟诏令 审核诏令 刑部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工部 门下省 尚书省 负责执行 政事堂 (中书门下)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低权高) 隋唐—群相 秦汉—独相 分工: 二、三省六部制 中央官制 中央政府设政事堂,作为宰相的议事机构,一切重大事务,都要由政事堂会议讨论,经皇帝批准后颁行。三省的首长:中书令(中书省)、侍中(门下省)、左右仆射(尚书省),都是宰相,以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是宰相,他们都带有参知机务、参知政事等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