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60588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4-12-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5次 大小:2791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4课,中国,历代,变法,改革,学案
  • cover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 了解中国历代重要变法和改革,认识改革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掌握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的内容,理解变法和改革的历史条件,培养唯物史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2.分析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的影响,认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 3.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改革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 难点: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改革的历史意义 【时空定位】 【知识解读】 均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的土地制度。太和九年(485年),冯太后接受李安世的建议,颁布均田令。主要内容:男子十五岁以上,授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女授露田二十亩。年满七十岁,还田于官。桑露田均不得买卖,“但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奴婢授田数量、办法与农民相同,地方官吏在职的给予公田。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征收赋税和调发徭役,并为三长制和户调制奠定了基础。 三长制:北魏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李冲的建议,于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废除宗主督护制,创立三长制,以抑制豪强隐匿户口和逃避租调徭役,并直接控制基层政权组织。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三长享有一定的优待,得免除一人到三人的官役。此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同时也打击了世家大族地主的利益。 一条鞭法:1581年,明代嘉靖时期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推行“一条鞭法”。规定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征收。赋役征银,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由于大地主的反对,后被废止,但用银两收税的办法保留下来。张居正改革以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的全球化开端为历史大背景,与全球市场的初步形成,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即经济全球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以实物为主向以白银货币为主的新财政体系的全面转型,是中国两千多年财政体系的根本转型。 清末新政:广义上的清末新政:1901-1911年,这10年清政府所进行的改革都称之为新政。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狭义上的清末新政:指1901-1905年间,面临内外交困之危局,为实现王朝之自我救赎,晚清政府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涉及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的改革运动。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晚清改革、光绪新政。 币制改革:1934年,美国为摆脱经济危机,提高白银收购价格,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宣布禁止白银流通,一律使用法币。法币政策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一定作用。 【主干知识】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学习聚焦:中国自古就有改革的传统。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民族交融。但改革过程充满曲折与艰辛。 (一)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变法改革。 1.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 (1)背景: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兼并战争频繁;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阶级:新兴地主阶层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 思想:法家学说为各国的变法提供了理论指导。 (2)目的:富国强兵。 (3)内容:①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②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③实行什伍连坐④建立县制 (1)政治: ①建立县制,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纲上P11) ②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纲上P11) (2)经济: ①废除井田制,授田于百姓。(纲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