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634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蝉》课堂实录

日期:2025-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223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8课
  • cover
借虚词张力,吐心中情怀 ———《蝉》课堂实录 评点: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 杨富志 师:请同学们诵读唐代虞世南的《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生诵读) 师:虞世南借蝉来表达了自己虽身居高位但不 出卷网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我们称之为“托物言志”。今天我们来学习香港作家小思所写的散文《蝉》,看看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想要抒发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怀。下面我来把文章读一遍,大家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思考: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评点】开篇让学生诵读唐代虞世南的《蝉》, 出卷网并藉此导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香港作家小思所写的散文《蝉》,这种以此《蝉》导入彼《蝉》,也就是说用“同一题材”文章来导入的做法,不仅导入了所要学习的文章,也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但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师未和学生对虞世南的《蝉》进行有效品味的情况下,就急于转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香港作家小思所写的散文《蝉》。这就显得导入过于急促,不免让人觉得“为导入而导入”,其实,导入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学生有效地理解文本提供帮助。 (师诵读)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1: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 生2:不管你活几天,都要好好的活着! 师:那我们人类呢? 生2:更要好好的活着! 师:一个动物都知道要好好的活着,那我们人类更应该把自己的生命过得更加的…… 生2:精彩! 师:是啊,我们人类比蝉的生命更长久,更要像 出卷网蝉一样把自己的生命过得丰富多彩!但是我觉得这篇文章除了它的思想价值需要我们去学习品味外,还有一些含义隽永的句话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孩子们,你们最喜欢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 生:文章的最后一句“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聒聒!” 师:有同感。我把它换成了诗歌的形式。我们一起来念一下。 斜阳里 想起秋风的颜色 就宽恕了那烦人聒聒 (出示诗歌排列形式的幻灯片,生深情读) 师:在这里,你能看出作者对蝉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 生3:先觉得“烦人”,后来明白它的生命意义后,变得感动! 师:用句子里的一个词来说,就变成了…… 生3:“宽恕” 【评点】“整体感知”是当前 出卷网语文课堂教学绕不开的一个环节,它所指向的内容通常是:感知“人物形象”、感知“文本大意”、感知“文本结构”和感知“作者情绪”……一篇文章具体感知什么不仅要“因文而异”,也要“因师而异”。需要指出的是,就以上四种感知而言,感知“作者情绪”常常被教师所忽略。其实,读文章,如果读出了作者的“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文章也就知其味了。陈老师所采用的“整体感知”是由感知“文本大意”导引到通过抓“文眼”来感知“作者情绪”,为接下来的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地体味作者对“蝉”情感的变化做了很好的铺垫。 一【烦蝉】 师:谢谢,刚才我们明白了作者情感的变化 出卷网,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我们先来读一句话。(幻灯片出示:“杜鹃花没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的。”) 生4:(深情地朗读):“杜鹃花没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的。”(掌声响起) 师:“孩子们,从这个句子中你能觉察作者对蝉的情感吗?” 生5:“喜爱” 生6:也可能是厌烦吧! 师:二者都有可能。在这里,作者的情感趋向不很明朗。现在,我们加上一句话,你看看能体察到作者的情感吗?(幻灯片出示:使事忙的人听了烦。) 生7:烦 师:“烦”字出来了,烦到什么程度呢? 生7:觉得蝉很吵,有一点讨厌…… 师:有一点讨厌,也许很讨厌,作者明确的表达了他讨厌的程度了吗? 生7:没有。 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