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65930

21三黑和土地 教案

日期:2025-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167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三黑,土地,教案
  • cover
六上21三黑和土地 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句,了解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感受土地与生命的密切联系。 3.能表达自己对脚下土地的新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句,了解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感受土地与生命的密切联系。表达自己对脚下土地的新的感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诗歌之旅:诗人与土地 1.谈话导入,感受中华农耕文明。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六单元。单元导语页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生长在这片土地上,顺应天时,春种秋收,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创造出了自己的农耕文明,对土地有深深的依赖和信仰。从古至今,无数的诗人们用诗歌书写着自己对土地的独特感情。 2.共读古诗,体会悠久土地情。 出示田园诗名句,师引读,生接读。 师: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渊明归隐田园,写下——— 生: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师:孟浩然受友人邀请来到田庄,举杯畅饮,闲谈庄稼——— 生: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师:范成大笔下的村庄儿女,忙着劳动,喜爱劳动——— 生: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享受农村田野的美丽风光——— 生: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3.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新的诗歌,这是一首现代诗,《三黑和土地》。看看诗人苏金伞笔下的农民三黑和土地之间的事,和土地之间的情。 板块二 时空之旅:农民与土地 1.创设情境,回到历史现场。 师: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有些特别。今天的我们生长在新时代,生长在城市里,也许不太能理解过去的农民和农村生活。假如有一台时光机器,可以带我们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回到历史的现场,我们就能有更真切的体会了。 2.出示背景资料,学生阅读并提取信息,完成表格。 资料一:苏金伞,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现代著名乡土诗人。苏金伞从小生活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因其浓郁的乡土诗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主要著作有诗集《地层下》《窗外》《入伍》等。《三黑和土地》写于1948年9月的华北解放区。 资料二:大多数农民以前没有自己的土地, 只能给地主种地,被地主剥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华北解放区开始进行大规模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了。 3.播放土地改革相关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直观感知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进入情境。 4.学生自读课文,梳理三黑在土地上做的事。 师:现在我们来到了1948年的华北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三黑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我们见到三黑的时候,他有可能在做什么? 预设:三黑可能在翻地、耙地、歇一歇、听蝈蝈儿叫…… 提供回答范例:我看到三黑在自己的土地上_____,他的脸上_____,他的心里_____。 抽生回答,请学生结合课文第4~10小节,说一说三黑在土地上做什么,可能有怎样的表情和心理。师生共同聚焦相应小节,通过朗读,梳理内容,体会情感。 5.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第11~12小节,在今昔对比中深化理解。 师:我们不光看到了三黑在自己的土地上笑着劳动,还和他一起听到了蝈蝈儿欢快的叫声。 师引读:听呐,蝈蝈儿叫了,三黑想起了他的童年——— 生接读: 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 常常挨骂, 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 地主骂:蹚坏了他的庄稼。 师引读:因为逮蝈蝈儿,耽误了拾柴火,被爹娘骂;踩坏了地主的庄稼,被地主骂。土地改革后,三黑终于有了自己的土地——— 生接读: 现在 蝈蝈儿就在自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