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66297

5 七律·长征 第一课时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4-11-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39180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七律,长征,第一,课时,课件,18张
  • cover
(课件网) 第一单元 重温革命岁月, 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搜集资料 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初步了解长征的路线和过程,并搜集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诗歌,为合作探究做准备。 读诗题: 什么是七律?有什么特点? 结合历史背景,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说说: 关于“长征”,你了解多少? 5 七律·长征 第一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一、读准字音 逶迤 磅礴 岷山 检查预习 三、初读感知 本诗写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时。全诗生动地概述了_____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_____和_____精神。 解诗题 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说一说:你从题目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有什么疑问? 《七律·长征 》 七律: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句七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代表作品有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等。 长征:…… 长征: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其间历经无数次生死考验,经过11个省,翻过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爬雪山,过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由开始时的八万多人, 到长征胜利时,只剩下了六千多人。终于,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毛主席回顾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激动地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知作者 1 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诗人和时代背景的资料; 2 班级展示。 毛泽东 (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 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书法家。《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一、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体会诗歌的节奏。 2 借助注释或通过查字典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结合资料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大意; 3 小组交流;班级展示。 明诗意 气势雄伟的样子。 弯曲绵延的样子。 平平常常。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这首诗歌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总写 总领全文 分写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指的是…… 在本诗中指…… 我从……感受到红军……的革命精神。 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长征遇到的艰难险阻 朗读诗歌,读出语气。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诗句领悟表达的情感 1 小组合作学习后三联,结合诗句体会红军所面对的“难”以及“不怕难”的精神。 2 小组汇报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借助相关资料和注释了解诗歌大意;想象画面 ,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谈一谈体会,并结合资料说说红军长征面对困难时的表现,再把感悟到的用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 悟诗情 结合诗句领悟表达的情感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诗句中的……(词语)是“不怕远征难”的具体表现; 我感受到红军……的精神。 山 水 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 脚下滚动的小泥球 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时的激动; 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前半句都是写自然条件的险恶,后半句都是写红军战士的主观感受,从中间可以体会到红军的英雄气概。 夸张、比喻 对偶 大无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背景资料 红军长征翻过岷山,进入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现在的喜悦更胜一筹,因此“三军过后尽开颜”。 我从……感受到红军……的革命精神。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