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知识复习清单 一、文学常识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等。 2.《往事依依》作者于漪,中共党员,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上海退役军人学院名誉院长。2019年获得国家“人民教育家”称号。 3.《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海伦·凯勒,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4.《<论语>十二章》选自《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二、重点词语 确凿(záo) 皂荚(jiá)树 油蛉(líng) 斑蝥(máo) 攒(cuán)动 收敛(liǎn) 人迹罕(hǎn)至 秕(bǐ)谷 鹡(jī)鸰(líng) 蝉蜕(tuì) 狗窦(dòu) 倜(ì)傥(tǎng) 居心叵(pǒ)测 拗(ǎo)断 盔(kuī)甲 锡箔(bó) 陬(zōu)邑 愠(yùn) 殆(dài) 罔(wǎng) 肱(gōng) 笃(dǔ)志 徜徉(cháng yáng) 浩渺(hào miǎo) 雕镂(diāo lòu) 镌刻(juān kè)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是水在鼎中沸腾一样。沸,水开。 不求甚解: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的了解。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搜索枯肠:形容动脑筋极力思索。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谆谆教诲:指恳切、耐心地启发和开导。 三、课文内容把握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2.《再塑生命的人》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 四、重点评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却不回答,而且面带怒色。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封建教育扼杀了儿童好奇的天性,“怪哉”虫与当时的四书五经毫无关系,故而老师不答。讽刺私塾教育的呆板和沉闷。 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的规则但不用,描写出了先生严格而不厉害的形象,表现先生对他的学生管理中的开明思想,在鲁迅眼里,先生实际上是可亲、可敬的。当然,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私塾教育管理方法的落后性。 《往事依依》 1.文中回忆的几件事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①看画、读《水浒传》:如临其境、津津有味,充满单纯而朴实的童真童趣。 ②读《千家诗》:给“我”的广阔的天地,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的生活花环,使“我”贴近生活,热度生活。 ③听课,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文章结尾“金色的回忆”一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金色的回忆”一语包含着“我”对这些往事深深的留恋之情。 ②这些往事对“我”的成长意义重大,也将在今后不断催“我”奋进,是“我”十分珍贵的记忆,因而“金色的回忆”一语也包含着“我”对这些往事的珍视之情。 《再塑生命的人》 作者写到对自己的行为的反省,这一反省说明什么?请结合文段中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这一反省说明了作者对自己摔坏布娃娃的行为非常懊悔,“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同时也对自己无法修复布娃娃感到了遗憾和伤心,“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 2.仔细阅读课文,分析作者在安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