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82221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课件(共36张PPT)

日期:2024-12-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108076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36张,教学课件,巩固,国家,4课
  • cover
(课件网)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为什么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人们被称为汉人?我们的主体民族被称为汉族?所使用的文字被称为汉字,所穿的衣服被称为汉服?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汉朝的建立:BC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高祖。 文景之治: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汉初政治制度:汉初,基本承袭了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但地方制度有所损益,实行郡国并行制。 郡国并行制:在楚汉之争及汉初时期,刘邦为了战胜项羽和吸取秦亡教训,分封了一些异姓王,不久又将其剪除,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王。封国和郡县同时存在,史称郡国并行制。封国独立性较强,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严重威胁了中央的主导地位。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文帝时期,地方诸侯在经济实力上有了和中央抗衡的资格,极大地威胁了大一统的局面。 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等宗室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参加叛乱的有吴、楚、赵、济南、淄川、胶西、胶东等七个诸侯国,故称“七国之乱”。但叛乱在三个月内被汉军平定。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二、西汉的强盛 根据下面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材料二:“当时是,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材料三:“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五:“(景帝在位期间)匈奴五次入边,杀掠人口,动以万计。” ———《资治通鉴》 材料一:“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干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资治通鉴》 王国势大 威胁中央 丞相专权 威胁皇权 豪强兼并 威胁安定 思想各异 威胁人心 匈奴屡犯 威胁边疆 政治方面:中央层面,内外朝制,削弱相权。 二、西汉的强盛 皇帝 中朝 外朝 尚书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史大夫 太 尉 九卿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内外朝:汉武帝从中央各机构中选拔了一批资历较浅但有才能的官员,入宫侍从左右,参与决策,形成一个称为“中朝”的小团体,而以丞相为首的原有政务机关则称为“外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 二、西汉的强盛 政治方面:地方层面,推恩令,刺史制度,任用酷吏。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正式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推恩令的成功实施,巩固了西汉中央集权,为汉武帝实施自己的雄才大略奠定了政治、经济和人口基础,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西汉的强盛 政治方面:地方层面,推恩令,刺史制度,任用酷吏。 刺史:“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