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7 规律堆放的原木问题》教学设计 课题 规律堆放的原木问题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例1是求有规律堆放的圆木的根数。这类问题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也有研究价值。在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中,教科书首先通过小孩的对话框呈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其中一层一层地加,是应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其余的两种解法是依据圆木堆放的规律。所以在提出这两种解法前,先提出圆木的堆放规律,理解了这个规律后,才能理解下面的两种解法。要注意最后一种解法是借鉴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式,把两堆同样的圆木拼合成像平行四边形那样的堆放方式进行计算,并不是使用梯形面积公式。因为堆放的圆木像梯形,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梯形,况且这里求的是圆木的根数,而不是求梯形的面积,这个问题要向学生讲清楚,以免引起概念上的混淆。所以,教科书在总结这类问题的算法时特意提到用这种算法算圆木和钢管的总根数,就是强调这种算法与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区别,教学中要引起重视。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能借助所学的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推导有规律堆放的原木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2.学习内容分析:问题解决,是一种源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根据特定的问题情景,分析、理解,求出数学信息的过程。本节课,主要学习利用梯形面积的推导方式来求一堆有规律堆放原木的根数及总根数=(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着力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自主的获取信息,理解数学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思维能力。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解决有规律堆放的原木问题,将图形和代数有效结合运用,建立孩子们对图形与代数两者的联系,提升孩子们的数学思维方式。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同学间的合作能力。 重点 会解决规律堆放的原木问题。 难点 理解用(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来计算总根数的缘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你们还记得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师:你能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吗?课件出示:师: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会用到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运用梯形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复习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图形的面积,不仅回顾所学面积计算公式的知识,还让学生明确学知识和用知识之间的关系,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讲授新课 任务一:找寻原木堆放规律课件出示:这堆原木有多少根?师:原木堆放的横截面像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师:观察这堆原木,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了?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圆木、钢材等堆放成这样的形状,要知道这堆圆木一共有多少根,你准备怎么解决呢 师:如果堆放的层数和每层的根数特别多的话,这样一根一根地数还方便吗 师:如果我们能找到圆木的堆放规律,就能比较巧妙地,也更方便地算出圆木的根数了。你能发现它的堆放规律吗?先独自观察,然后与同伴说说。师:你们发现原木的堆放的规律了吗?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堆原木堆放的规律,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就是主要探究规律堆放原木的根数。板书课题:规律堆放原木问题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回答:这堆原木的横截面像梯形。学生:知道顶层、底层圆木的根数,堆放的层数。学生:要求这堆圆木一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