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85574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教学课件(共38张PPT 内嵌视频)

日期:2024-11-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515033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课,中华文化,世界,意义,教学课件,38张
  • cover
(课件网) 导入新课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2课 中华文化的 意义 世 界 思考:仔细观察时间轴,概括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呈现出什么样的阶段性特点?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明 明末 19C40S 19C60、70S 1915 1919 佛教传入中国 儒、佛、道三教融合 佛教完成本土化 儒学吸收佛教形成理学 西学东渐 国门洞开 向西方学习思潮 洋务运动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 广泛传播 佛教东传 西学东渐 时间轴 时空史观 01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佛教东来,日渐本土化 两汉之际 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 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隋唐时期 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 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宋明时期 ◎北周石雕佛立像 时空观念 两汉之际 开始传入 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 日趋兴盛 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隋唐 完成本土化 主张顿悟成佛的 禅宗成为主流 宋明 融合 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一、佛教传入中国 永平十年(68年)于大月氏遇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二人,得佛像经卷,用白马载抵洛阳,明帝为其建白马寺,译四十二章经。这被认为是佛教的传入。 山西大同恒山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是现存唯一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 “禅”是静坐的意思,即提倡安心静虚的修行方式。禅宗改造了传统佛教,废弃其违背儒家观念的戒律,强调“孝”是成佛的根本,使外来佛教更适合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口味。 1.过程 佛教的中国化是文化的移植,是一个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吸收磨合的连续的整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文化不但没有被佛教征服,反而彻底同化了外来宗教,这反映了中华文化极具包容性。 宗派 创始人 教义主张 天台宗 一切“皆由心生”,止(坐禅)、观(宗教理论)并重 华严宗 法藏 “尘是心缘,心为尘因”,客观世界是依赖于主观世界而存在的 唯识宗 玄奘 “万法唯识”、“心外无法” 净土宗 慧远 “念佛往生” 禅宗 达摩 “禅”即“坐禅”或“禅定”,意思是静坐沉思。 主张佛在心内,无需苦练修行,只需净心醒悟。“见性成佛” 南宗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的原因? 【温故知新】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集 蒿里行》 310年整个黄河流域遭受蝗灾,草茎树叶甚至牛马毛都被吃光,接着发生大瘟疫。 ———译自《晋书 食货志》 时代背景: 天灾人祸不断,社会动荡,人民凄苦。 佛教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苦”的,即“苦海无边”。提出超脱苦难的办法是忍耐、修行,以便达到“涅槃”境界。佛教这一套说明苦难和解决苦难的学说完全掩盖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本质,起到了麻醉人民的鸦片作用。 ———《佛教在中国古代得以传播的原因》 统治者:麻醉人民,维护统治。 名士:质疑儒学,崇尚玄学。 民众:痛苦无奈,求佛慰藉。 分析封建统治者为什么会“灭佛”? 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 ———《魏书·释老志》 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指僧侣的游手好闲),货殚于土木(指修建寺院)。 ———范缜《神灭论》 ②影响社会生产 ③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钱财; ① 影响政府财政收入 ◎《三教图》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华文化接受佛教的原因? 8到10世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