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90461

6.《芣苢》《插秧歌》联读课件(共1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1-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5803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6
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芣苢》《插秧歌》 ———回响在历史中的劳动之歌 导入:本单元人文主题是“劳动”,第四课三篇人物通讯向我们展示了当代的劳动楷模,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第五课《芣苢》《插秧歌》,研读、倾听这首回响在历史中的劳动之歌,感受劳动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学习目标 一、了解《诗经》相关知识、“诚斋体” 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思想感情 三、赏析表达技巧:重章叠唱…… 四、感受劳动者的快乐与艰辛,思考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板书 《芣苢》《插秧歌》 ———回响在历史中的劳动之歌 见茂盛芣苢 摘芣苢 满载芣苢归 乐 插秧 全家上阵 大雨不停 唤餐不答 苦→乐 欢歌 (劳动者) 赞歌 (作者对劳动、劳动者) 唱出青年自己的劳动之歌 1.《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 至 (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 篇。在 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 》。 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 》。 2.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风》是 ; 《雅》是 ,分为《小雅》和《大雅》; 《颂》是 ,分《周颂》《鲁颂》和《商颂》。 3.《诗经》的艺术技法有 、 、 。 4.杨万里是 时代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 。 他所创的诗体叫做 ,有三个特点 、 、 。 一、了解文化常识 西周 初年 诗三百 305 先秦时期 春秋中叶 西汉 诗经 各地的民歌(十五国风) 宗庙祭祀之歌 贵族祭祀宴饮之歌 兴 比 赋 “诚斋体” 南宋 “中兴四大诗人” ①主要以自然景物为题材 ②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多用口语、俚语谣谚 ③诙谐幽默,风趣、富有情趣 《诗经》“六义” 嘲蜂 薰笼供药较香些,引得蜂儿绕室哗。 笑死老夫缘底事,蜂儿专用鼻看花。 嘲淮风 颠风无赖知何故,做雪不成空自寒。 篇目 劳动时代 劳动人物 劳动者状态 (地) 劳动事件 《芣苢》 《插秧歌》 田间妇女 周朝 喜悦 采芣苢 插秧 一家人 南宋 辛苦繁忙 二、诵读诗歌,概述诗歌内容 1.齐诵诗歌,注意字音、节奏。《芣苢》为二二,《插秧歌》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 2.提问第一首更适合男生还是女生来读?如果配乐朗诵,音乐需要有什么特点?第二首提出同样问题。 3.分性别朗诵,第二首朗诵时可使生用手拍打桌子配合节奏,符合民歌化特点(a韵,开口音)。 4.提问:参照表格,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内容。 5.提问《芣苢》翻译,引出“乐”。 三、赏析《芣苢》 1.元代吴师道评价《芣苢》“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请概括本文有哪些“乐”。(3条) ①发现茂盛芣苢的喜悦;②多人共同采摘劳动时的唱和愉快; ③满载而归的喜悦。 不能。这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从一叶一叶地掐取,接着是大把大把地捋采,最后提起衣襟兜装。由“掐”到“捋”再到“兜”,动作由慢到快,收获由少到多,劳动喜悦也不断增加。 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2.文中的六个动词能更换顺序吗? 3.重章叠唱/句 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表达效果 ①内容:深化意境、渲染氛围。 ②主题情感: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③手法本身:增强节奏感、音乐感,形成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委婉而深长的意味。 《弹dàn 歌》 上古歌谣 佚名 断竹, 续竹; 飞土, 逐肉。 采采芣苢, 采之。 有之。 掇之。 捋之。 袺之。 襭之。 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4.重章叠句构成的轻快愉悦的抒情效果: 如果删去重章叠句→劳作的紧张感。 重章叠句→营造闲适心情,轻松欢乐氛围。 四、赏析《插秧歌》 1.人们把收麦插秧的时期称为“抢收抢种”,诗中的劳动特写镜头里,哪些内容体现出了“抢”,请指出并结合诗歌分析。(6分) ①男女老少齐上阵,各有所司。运用白描,四个动词简单精准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