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索并理解在一条线段上植树问题(两端要栽)的模型思想,尝试用植树问题的方法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通过画线段图分析,经历推导过程,初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体会数学的价值;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画线段图结合理解植树问题,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聚焦主题(1分钟) 同学们,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啊?是的,植树节,植树造林何等重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啊。植树跟数学联系可大了,在数学里有一种问题叫做植树问题?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植树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旧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学习的主题。过程中给学生集中思维点,渗透问题意识。) (二)阅读理解,明晰方向(3分钟) 1.请看题,仔细阅读,你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2.你认为解答这道题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信息? 两端要栽,全长100米,每隔5米,一边。真厉害,有的同学还从数量关系去分析问题是求棵树。那100米这个量相当于路的什么(全长)5米相当于树的什么(间距)(板书:全长、间距、棵树) (三)分析解答,探索方法 1.猜测。(1分钟) 根据阅读与理解,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20 2. 验证。(21分钟)(质疑激趣) 第一步,20为例,明确路径(8分钟) 对吗?检验一下?你准备怎样验证?画图是很好的方法,但是100米画起来有点麻烦。可以换个简单的数试试。20米可以栽几棵?(在例题上划掉100,改成20) 请看要求: 想法一(行为操作,表象理解) 每5米一小段,连续画到20米,再数多少棵树,一共5棵。 想法二(理融于数,数形结合) 先画一条20米的线段,再根据每5米一段画4段。再数一共种多少棵?一共5棵。 说说你的想法,谁听明白的?也来说一说,有谁听不明白的?可以问一问。有几棵? 对比几个集中画法,有的同学画树,有的同学用长点表示,都能清楚表示种多少棵树?对比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非常棒,体现数学的简洁美。这是数学里常用的思想(化繁就简,板书) 20米每5米种一棵,两端都种,有几个间隔?种几棵?你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体会数形结合的直观形象,感悟一一对应的思想,经历植树问题结构化的过程。) 第二步,量的拓展,结构模型。(8+5分钟) 全长是20米,一个数据不足以说明情况,如果让你再用一个数据试试,你会用什么数据?画图试试吧! 师:完成的同学在组里交流一下想法,谁来说说你选什么数,有几个间隔,可以栽几棵树? 根据你的发现?你能很快判断接下来的同学说得是否正确呢?哪位同学再来说说你的发现? 有选择不同数据研究的同学吗?也来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因为两端要栽,所以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一) 如果全长是30米、35米、n米… 你有什么发现? 棵树比间隔数多一。为什么?(擦除出现棵树=间隔数+1)为什么多一呢? 我们再次以全长是20米的线段图来分析。从第一棵树开始,每棵树都有一个间隔与之对应,而最后那个树没有间隔与之对应了,所以棵树比间隔数多一。 (板书:棵树=间隔数+1)。 通过同学们的分享,再次证明两端要栽的情况下,棵树=间隔数+1(板书)。 (目标:丰富表象,强化一一对应思想,结构起两端都栽时,棵树比间隔数多一的模型。) 师:通过这么多数据再次确认,明确求出的是间隔数,不是棵树。全长÷间距=间隔数。要求棵树,棵树=间隔数+1。 根据所得的关系式,还能想到其他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