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92480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日期:2025-02-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2次 大小:13689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四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单选题 1.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这说明明朝(  ) A.海外贸易一度发达 B.积极参与世界市场贸易 C.始终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D.民间贸易地位远超朝贡贸易 2.“万历年间,利玛窦在澳门登陆后惊讶地发现,这个古老而遥远的东方之国原来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他告诉西方人一件重大的事实: . 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也就是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利玛窦感慨的“事实”主要得益于(  ) A.君主制 B.内阁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3.郑和下西洋往往满载而归,主要以丝绸、瓷器、铁器等手工业产品换取各国珍珠、珊瑚、香料等土特产。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  ) A.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 B.推动了中外交流 C.给政府造成了财政负担 D.促进了南洋开发 4.明人朱载堉在《十不足》歌写道:“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这说明(  ) A.商品经济发展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 B.明代商业发展影响了社会风貌 C.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人们道德水平下降 D.传统农业社会品格已不再适应新的时代 5.清代,北京门头沟煤矿资本多采取分股合伙的制度。一方面,有“自备工本,赴窑开采”的“窑户”,有协助“窑户”管理窑务的“掌相”和“管账”;另一方面,有受雇佣的“窑夫”以及担任技术指导的“作头”。这一现象反映了(  ) A.西方企业管理模式传入 B.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C.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 D.新型生产关系的出现 6.表2 叙述 出处 元至正年间,苏州府的太仓地区开始种植棉花。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苏州府部》卷681《物产》 明天启年间,松江府农田“大半植棉”。 《农政全书》卷35 乾隆年间,“松江、太仓、通州地方……各厅州县农田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 《皇清奏议》卷61高晋《奏请海疆禾棉兼种蔬》 根据表2,可以判定的是,从元至明清(  ) A.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闭关锁国政策放松 C.江南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棉花种植范围扩大 7.黄宗羲政治观的闪光点主要体现在能够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付诸实践,构筑了传统民本政治通往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桥梁。这是因为黄宗羲的思想(  ) A.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B.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 C.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来源之一 D.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8.雍正八年,始设军机处,以便于处理西北军务;乾隆时期,军机处办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多,职权也比雍正时期更大,“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这表明军机处(  ) A.成为牵制皇权的有力机构 B.逐渐成为加强专制皇权的工具 C.代行丞相的主要权力职能 D.最终与内阁共同组成权力中枢 9.康熙、雍正两朝不乏传承儒学道统的儒学士人,他们以儒学圣道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并身体力行,继承光大。到乾隆时期,儒家则少有承取儒学道统者。这反映了(  ) A.儒家丧失与皇权争夺话语权的能力 B.封建专制主义皇权得以进一步强化 C.乾隆帝推行文字狱打压了儒学士人 D.清代前期的文化统治政策更为开明 10.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具有皇帝家仆性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把皇帝家仆正规化、权力化;明清取消宰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整个国家机器。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 (  ) A.中央集权日渐削弱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司法制度不断加强 D.郡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