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春望 杜甫 春望 由《春望》解读杜甫的一生 读书游历时期(712年-745年) 困守长安时期(746年-755年) 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期(756年-759年) 漂泊西南时期(760年-770年) 目 录 杜甫 CONTENTS 01 02 03 04 读书游历时期(712年-745年) 第一章 01 困守长安时期(746年-755年) 第二章 04 添加文本信息 填写副标题 01 02 04 03 添加文本信息 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更改。建议正文14号字,1.3倍字间距 添加文本信息 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更改。建议正文14号字,1.3倍字间距 添加文本信息 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更改。建议正文14号字,1.3倍字间距 添加文本信息 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更改。建议正文14号字,1.3倍字间距 《丽 》 《兵车 》 《前出塞》 《后出塞》 《 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 2 3 4 5 02 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期(756年-759年) 第三章 03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三别》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吏》 添加文本信息 添加文本信息 添加文本信息 添加文本信息 (756年-759年) 《北征》 《洗兵马》 《乾元中寓居同 县歌七 》 11 - 03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三月。头年六月,安史叛军攻进长安,“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又纵火焚城,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废墟。八月,杜甫将妻子安置在鄜州羌村,于北赴灵武途中被俘,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至此已逾半载。时值暮春,触景伤怀,创作了这首历代传诵的五律。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3 -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读诗韵 与诗人同行 体裁:五言律诗 朗读小贴士: 律诗节奏整齐,颔联颈联对仗,全诗通压一个平声韵,朗读时韵脚要适当延长。相应的仄声朗读时较为短促。 根据注释、结合句意,按照以下句式,思考首联情感。 首联意思是:_____,我体会到诗人_____情感。 这首诗写到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有什么特点,写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16 - 17 - 诗人看到的景象 ( )国都 ( )山河 ( )长安城 ( )草木 破败的 遍地乱生的 这是一幅沦陷中的长安城的荒凉景象:国都破败,虽然山河还是原来的山河,可是杂草丛生,使人满目凄然,表达了诗人_____的心情。 沉痛悲苦 原来的 春意盎然的 03 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塑造了一位面对国都____景象,心念国家_____,思念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人形象 残败 兴衰 亲人 老泪纵横 白发稀短 忧心如焚 诗人“春望”“望”的是什么? 19 - 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 望能收到家人来信报平安。 望能顺利到达灵武,酬报国之志。 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中兴国运。 小结 春望 杜甫 忧国、 伤时、悲己、思乡 漂泊西南时期(760年-770年) 第四章 04 蜀相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登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