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01742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

日期:2024-12-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784845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6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春望 杜甫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自京赴奉贤县咏怀五百字》《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背景介绍 听读全文 再读全文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整体分析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望 理解文意 国 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破:陷落。 国都,指长安。 译文:国都已经被叛军攻破,祖国山河依然存在;春天的京城,满眼是茂密的杂草树木。 整体感知 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些字用的好?请简要赏析。 “破”字用的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诗人触目惊心。 “深”字用的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表现了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的景象,与昔日的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突出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分析诗句 首联句子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首联在内容上交代了写作背景,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分析诗句 首联中作者“望”到什么? 一个 满目疮痍、荒芜衰败 的长安城。 理解文意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译文:感伤时事,看到鲜花反而落泪;久别家人,听到鸟鸣反而心惊。 分析诗句 这一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这一联在上联描写的基础上,诗人移情于景,运用拟人手法,将花鸟人格化,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从而抒发了对离别的伤感,字字痛彻心扉,悲伤之情跃然纸上。 分析诗句 对诗歌颔联的理解,历来有两种:一是诗人落泪,一是花鸟落泪。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赞成第一种。这里是触景生情的写法,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赞成第二种。运用拟人,移情于物的写法,是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泪珠;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惊恐。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表现了诗人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与愁绪。 分析诗句 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其实都是诗人自己内心情感的写照,表达了诗人“感时(忧伤国事)”“伤别(恨别家人)”之悲。这就是“以乐衬哀”的反衬手法。 理解文意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相当,值。 译文:战乱持续了几个月,家里已久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分析诗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传诵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本联运用夸张和对偶的修辞。“连三月”极言战争的时间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分析诗句 透过颈联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期望 望早日结束战乱、国泰民安 望收到家人报平安的信, 望与家人团聚 理解文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抓,挠。 稀疏。 译文: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简直。 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首饰。 分析诗句 怎样理解“搔”“不胜簪”? “搔”字鲜明生动地再现了诗人当时的动作形态,是一处细节描写,传达出了诗人忧国思家的心理状况。 “不胜簪”表明国家的不安定给诗人带来难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