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历史局限性。 大 清 国 旗 湖北军政府十八星旗 中华民国五色旗 (《辛丑条约》签订图) (时局图) 思考:20世纪的中国面临怎样的困境?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清廷皇族、立宪派、革命派关于保中国与保大清的认识 派别 主张 清廷皇族 先保大清,顺便保中国 资产阶级立宪派 先保中国,顺便保大清 资产阶级革命派 只保中国,不要大清 ———摘编自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三种主张、两条道路 立宪派:是20世纪初期随着“新政”和“预备立宪”而崛起的资产阶级上层分子。代表人物有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立宪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召开议会,建立责任内阁。 (一)清政府自救运动 清末新政(1901—1905) 编练新军 教育改革 废科举、办学堂、设学制 倡导创办 工商企业 改革官制 (外务部等)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成立“皇族内阁” 预备立宪(1906—1911) 汉族4人 满族9人 其中皇族7人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钦定宪法大纲》共计23条,大纲序言指出:“宪法者,所以巩固君权,兼保护臣民者也。”摄政王载沣为了保住祖宗之权,在内阁的组成上玩了手脚,内阁成员13人,其中满族9人,皇族就有7人。所以内阁成员名单一公布,举国大哗,将其讥为“皇族内阁”。———摘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原因: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里;“皇族内阁”的出台致使资产阶级立宪派倒向了资产阶级革命派。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的立宪运动失败的原因。 (一)清政府自救运动 章炳麟在1903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 邹容在1903年发表《革命军》 陈天华在1903年发表《猛回头》、《警世钟》 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报刊 (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成立时间 名称 领导人 成立地点 1894年 兴中会 孙中山 檀香山 1904年 华兴会 黄兴 宋教仁 长沙 1904年 光复会 蔡元培 上海 1905年 同盟会 孙中山 东京 1906年 日知会 刘静庵 武昌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 (三)一系列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思想 对应纲领 含义 局限 民族主义 (前提) 民权主义 (核心) 民生主义 (发展)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推翻清政府统治(民族革命) 推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革命)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 (社会革命) 无明确反帝目标 民权范围狭小 土地纲领不彻底 三民主义 进步性: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为辛亥革命提供理论基础; 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斗争目标,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问题】根据表格并结合P111学思之窗,分析三民主义的积极意义和局限。 (五)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 (四)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发动各地武装起义 【问题】根据教材内容及图片,归纳1911年武昌起义的大致过程。 黎元洪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武昌起义过程 时间 总统 国旗 国都 宪法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临时) 五色旗 南京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清政府 列强 革命党人 立宪派、旧官僚 被迫重用 逼迫 支持 经济封锁 外交孤立 军事威胁 妥协退让 军事进攻 政治欺骗 施压 袁世凯 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统帝退位。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 (三)武昌起义后的局势 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重要文件,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二、“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