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 现代文明的创新与调整———现代的世界 第34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程标准】 必修: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选必修: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核心素养:(1)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形势,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2)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基本特点 (3)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及影响,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 【重难点】 重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进程、影响;2、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内容、评价;3、国际联盟的建立、评价。 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之后国际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 时代特征 (1914—1922年) 政治上: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为人类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由于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受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经济上:苏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也有失误,但取得了巨大成就;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文化上:自由主义思想逐渐被凯恩斯主义代替;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学诞生;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学习聚焦: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一、帝国主义:又称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和最后阶段。列宁认为帝国主义阶段具有以下特征: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溶合为金融资本,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金融宴头;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也已形成资本主义列强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 二、一战爆发的背景 1、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之民体系最终形成。 2、主要原因: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形成,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3、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冲突不断。 4、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其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5、思想推动: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能力提升】19世纪中叶,英国的“光荣孤立”政策:英国应不参加固定的同盟与集团,保持行动自由,便于操纵欧洲均势。英国的光荣孤立并不是完全置身事外,保持中立,而是将孤立主义和干涉主义相融合,一方面自己不参加欧洲的任何军事同盟和团体,也反对欧洲其他国家结成军事同盟;另一方面英国则要对欧洲事务进行自由的干涉,其做法就是维持欧洲大陆各国均势,以便于英国支配欧洲。 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指的是英国为了维护霸主地位,依靠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陆的列强彼此牵制和相互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 极端民族主义:各国的极端民族主义者都坚信本国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战争则是执行文化传播的“天意”和“使命”。“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 军国主义:又称黩武主义,指的是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将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及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军国主义的行为体现为某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军事化,以及对外奉行侵略扩张的政策。在军国主义国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