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71015

摇篮曲 教案+课件+素材 (4)

日期:2024-05-01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361494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摇篮曲,教案,课件,素材
    《摇篮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构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节选自人音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乐海泛舟》。本课的《摇篮曲》用艺术歌曲的形式和摇篮曲的体裁表现了伟大的母爱,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人们对母亲的爱戴之情。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这种情感,也通过歌曲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性的音乐体裁。通过两首摇篮曲的对比,了解摇篮曲的艺术魅力。在此基础上教学设计中考虑选择从通俗易懂的摇篮曲出发,了解音乐体裁,了解音乐家,通过“音感体验”及“音感动作”两个手段,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的艺术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的目标。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授课的对象为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的学生认知水平较好,但情感体验不够充足,尤其是演唱时情感的表达,干涩,羞涩,较难放开。因此,讲课时主要以通俗易懂的范例,通过听,看,说,想,表演等方法,使学生放松心情自然唱出内心的情感。 (三)教学流程设计: 本课将通过两首著名《摇篮曲》,使学生了解音乐体裁,音乐家,创作背景,到唱出摇篮曲,理解拍号,情绪,从而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并能有自我表现。 1、《摇篮曲》(舒伯特) A 听有关《摇篮曲》的小故事 舒伯特在贫困中,以美好的心灵为母亲和孩子们写下了这首甜美的歌曲,这首《摇篮曲》很快在世界各地传唱开了,而它的作者舒伯特却在贫困中死去了…… 在欣赏中,通过提问,总结,使学生了解作者,歌曲由来,能对歌曲产生兴趣。 B 看《摇篮曲》温馨视频 听一听,看一看,回想一下小时候和妈妈的亲密时间。 感恩母爱!回家和妈妈来一个拥抱吧! 本环节通过欣赏,想像,回忆儿时,提升对歌曲的情感。 C 分析歌曲拍号,四四拍。 学生听老师范奏,感受明显的强弱规律,用手划拍。 本环节学生在哼唱中,感受节奏的摇曳,摇篮摆动的律动,加深对歌曲情感的体验。 D 音感体验:唱一唱,摇一摇 唱一唱: 师生共唱《摇篮曲》 跟着强弱规律,摇一摇 也可模仿母亲怀抱婴儿,摇一摇 本环节通过唱一唱、摇一摇,更深刻地体会了的舒伯特摇篮曲温馨的情感,并试着表达这种情感。 E 拓展: 欣赏舒伯特作品加深作者印象。 2、《摇篮曲》(勃拉姆斯) A 了解《摇篮曲》的由来 相传作者为祝贺法柏夫人次子的出生,作了这首平易可亲、感情真挚的摇篮曲送给她。 法柏夫人是维也纳著名的歌唱家,1859年勃拉姆斯在汉堡时,曾听过她演唱的一首鲍曼的圆舞曲,当时勃拉姆斯深深地被她优美的歌声所感动,后来就利用那首圆舞曲的曲调,加以切分音的变化,作为这首《摇篮曲》的伴奏,仿佛是母亲在轻拍着宝宝入睡。 在欣赏中,通过提问,总结,使学生了解作者,歌曲由来,初步找找与舒伯特的不同,以对歌曲产生兴趣。 B 分析两首《摇篮曲》的不同之处 可小声分组讨论,得出不同。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与舒伯特的不同,伴奏部分没有舒那首模仿摇篮的摇动,而是描绘一种夜色朦胧的景象。 本环节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勃拉姆斯的歌曲讲究意境的音乐情感。 C 分析歌曲拍号,三四拍。 学生听老师范奏,感受明显的船歌节奏,安静,摇荡的感觉。 本环节学生在哼唱中,感受摇摆,晃动的形象,加深对歌曲安详平缓的情感体验。 D 音感动作:唱一唱,用手,用肢体动作感受。 唱一唱: 师生共唱《摇篮曲》 跟老师的动作,发挥,也可自创动作。 本环节通过唱一唱、做一做,更深刻地体会了的勃拉姆斯摇篮曲好像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慈爱的母亲在朦胧月色的夜晚,借着月光轻声地在摇篮前吟唱。并试着表达这种情感。 E 拓展: 欣赏勃拉姆斯作品加深作者印象。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二、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对摇篮曲这一体裁感兴趣,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体验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内容及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