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19604

1.2 物质结构研究的范式与方法 课件(共23张PPT)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日期:2025-05-2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33634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二,必修,选择性,2019,苏教版,化学
  • cover
(课件网) 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物质结构研究的范式与方法 1.认识物质结构研究的两种范式及其相互关系。 2.能举例说明科学假说和论证、实验方法、模型方法等在物质结构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物质研究的范式 归纳范式 个别 → 一般 演绎范式 一般 → 个别 一、物质研究的范式 1.归纳范式 过程为“从个别到一般”。 即:根据事实进行概括归纳,抽象出共同点,上升为本质规律。 【思考】在我们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哪些知识是通过归纳法得到的? 归纳范式的应用 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 饱和烷烃的通式: CnH2n+2 通过1~20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总结出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解释同族元素性质相似原因 研究含有双键和三键的不饱和烃时,大量的实验发现这类物质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分析出不饱和键具有不稳定的性质 1.有机物通式的归纳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3.有机物通性的归纳 一、物质研究的范式 2.演绎范式 过程为“从一般到个别”。 即从某一个一般结论出发,向从属于这一结论的多个要素进行推理的过程。 【思考】在我们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哪些知识是通过演绎法得到的? 演绎范式的应用 1.利用元素理论发现新元素 门捷列夫建立了元素周期表,为人们提供了元素间联系的一般理论。 在元素理论的指导下,人们于1875年发现了“类铝”(镓),1879年发现了“类硼”(铊),1886年发现了“类硅”(锗) 演绎范式的应用 2.预测元素的具体性质 根据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点和性质,推测与钠同主族的元素性质。 钾、铷、铯应具有更强的还原性 演绎范式的应用 3.相似相溶原则 水是极性较强的分子,水分子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水分子既可为生成氢键提供H,又有孤电子对接受H。因此,从分子的结构可以推知,凡能为生成氢键提供和接受H的溶质分子,极性与水相似,如ROH、RCOOH等,均可通过氢键和水结合,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碳氢化合物极性较小,也难以和水形成氢键,在水中溶解度很小。 一、物质研究的范式 3.归纳范式与演绎范式的关系 两者不是孤立使用的,在实际研究中常常融合在一起。 一般先归纳后演绎。 “实验———假说———理论———新实验”的本质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由元素周期表发现新的元素属于归纳范式。(  ) ②由硅是半导体材料推断锡也是半导体材料。(  ) ③归纳范式和演绎范式均为独立的研究方法,不能融合。(  ) × × × 提示:从一般到个别是演绎范式。 提示:硅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上,而锡是典型的金属材料。 提示:研究物质结构需要各种范式结合。 二、物质结构研究的方法 物质结构 研究的方法 借助科学仪器等物质手段 科学假说与论证 借助化学研究的的方法 实验 模型建构 阴极射线的发现、α粒子散射实验、氢原子光谱的发现和研究,对揭示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人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对人类探索物质结构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物质结构研究的方法 1.科学假说与论证 即根据已有知识,对所研究的事物或现象作出初步的解释。它是人们关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一种理性推测。 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了苯,但如何确定其结构成为化学家的难题。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经过大量猜想假设,于1865年提出了苯的六元环结构,再经过后人的验证,最终形成了大家所熟悉的凯库勒式。 科学假设和论证研究过程流程图 观察 假设 实验 理论 修正后的理论 修正 二、物质结构研究的方法 2.实验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往往需要借助实验观测的事实对假设的正确与否进行检验。为了进一步了解原子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