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19862

【项目式学习】2024新教材《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874567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案,课件,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教材,项目,新教材
    助你轻松驾驭每一堂课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是2024版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增的课文,它放在了《消息二则》之后,让我们继续学习新闻消息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国家的科技力量,增加学生的航天兴趣,增强民族热情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 1.掌握消息的要素和结构,赏析标题的特点。 2.掌握新闻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结构。 3.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掌握新闻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结构;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课前视频:《三十年飞天路,探索浩瀚宇宙》 任务情境: 为了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传承航天精神,我校特举办“航天科技周”展览活动。今天,我们将结合本课的学习,理解“首次”进入空间站之自豪,读懂航天精神,为此次的“航天科技周”展览活动准备素材! 任务一:逐梦九天,探航天足迹 师:请同学们研读课文,找出对应的新闻六要素。 生: 师:小组讨论,找出对应的新闻五结构。 生: 标题:引标———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主标———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导语: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主体: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背景:航天领域要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结语: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师:读一读文章的题目,说一说这个题目和前面所学的《消息二则》题目有何不同? 生:神州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引题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正题 引题与正题配合 师:神舟十二号飞船升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点是什么? 生: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首次”———中国人在征服太空领域又迈出了一大步,取得了令人可喜的巨大成就。 “自己的”———这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空间,充满了自豪与骄傲。 师:仰望星空,逐梦九天,我们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歇过。 千年前,举杯邀月舞零乱,抬头看相期邈邈云汉间; 而如今,乘神舟如今直上银河去,从无人到载人,从一人到多人,从舱内到舱外,如今“敢上九天揽月”已成为现实,一个个“首次”不断刷新中国人在太空的印记,一次次腾飞见证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奋进足迹。 任务二:神舟揽月,看航天征程 读完课文,我们发现这则新闻中有很多的数字。请你找出有数字的句子,品一品句子的妙处,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 (1)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6月17日9时22分”,“3名”,时间和人数精确具体,体现了我国航天科技的新成就。“准确”“顺利”形容词表现我国航天技术的高超,突出了我国科技的新成就。 (2)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6月17日15时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6月17日15时54分”“约6.5小时”这些数字都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首次”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清楚准确地介绍各个环节,突出对接的严谨性。 师:《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则新闻消息由余建斌、吴月辉、刘诗瑶主创,于2021年6月18日刊登在人民日报,全文459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