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24507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41397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 顾颉刚 01 02 03 04 通读课文,掌握重要字词的音形义。 品味本文语言,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学习本文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认识理解“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意义。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 顾颉刚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间文艺研究家,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主要代表作有《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顾颉刚民俗论著集》《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等。 第一部分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 字词积累,整体感知 字词积累 词语积累 根据预习任务,阅读下面重点字词的读音,注意字词的正确写法。 程颐 yí 虚妄 wànɡ 盲从 mánɡ 步骤 zhòu 譬如 pì 顾颉刚 jié 腐草为萤 yínɡ 字词积累 词语积累 不攻自破 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经不起反驳、攻击。 尽信书不如无书 完全相信书本不如没有书本,强调读书时要独立思考。 虚妄 没有事实根据的。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墨守 固执拘泥,不会变通,墨守成规。 根据预习任务,借助字典和相关工具,结合语境思考词语的含义。 全文朗读 要求: (1)发音正确,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 (2)松紧适度,停顿合理,节奏恰当 。 (3)感情丰富,体会作者的情绪。 (4)熟悉作品的内容,理顺关系、分清层次。 内容过关 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并勾画出本文论述的话题和论点,说说作者是如何提出论点的? 论题 论点 怀疑与学问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论述的主要话题是治学过程中怀疑精神的重要性,作者的观点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内容过关 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并勾画出本文论述的话题和论点,说说作者是如何提出论点的? 通过引用古代学者程颐和张载的名言“学者先要会疑”或“在可疑而不疑者学则须疑”提出的,开门见山的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又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内容过关 整体感知 (2)阅读全文,梳理本文的结构和层次,说说全文大致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 第二部分(第3—5段) 第三部分(第6段) 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中心论点。 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引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内容过关 整体感知 (3)阅读全文,梳理本文的结构和层次,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分析本文分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第二部分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 重点解析,深层探究 重点探究 重点内容探究 (1)第三段“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结合上下文分析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引出下文 形成层进 铺石垫基 自然引出了下文的讨论,使得文章上下文紧密相连; 这段讲述了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为下文进一步讨论如何对待这个基础提供了深入的内容; 通过强调“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一点,为后文论述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奠定了基础。 重点探究 重点内容探究 (2)思考“我们信它,因为‘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句话在《怀疑与学问》中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阐明了怀疑精神的重要性。 通过对比“信”与“不信”的理由,强调了在进行学问研究时,不论是对传说还是书本上的内容,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