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渔家傲》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是: (2)《渔家傲》中词人在天地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不满的句子是: (3)《渔家傲》中表达词人决心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乐观的寻求幸福的理想与愿望,也是本词主旨句的是: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梦令 李清照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 ,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背景介绍 此为忆昔之词,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听读全文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 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理解文意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常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沉醉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兴尽才乘舟返回,却误进了荷花池的深处。奋力把船划出去,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尽了兴致 溪边的亭子 黄昏 时候 大醉 乘船返回 荷花 奋力把船划出去 这里泛指水鸟奋力把船划出去 精读全文 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 “沉醉”二字表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精读全文 作者为什么会“不知归路”呢 一是因为酒醉, 二是因为她尽兴而心醉。 “不知归路”写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精读全文 这一句中哪个字最能表达李清照的心情 醉 精读全文 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兴尽晚回舟 精读全文 读“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进行赏析。 “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精读全文 赏析“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精读全文 连用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精读全文 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 暮色中船却误入荷塘深处,作者不由得惊呼:怎么把船划出去?叫声惊醒了鸥鹭,飞向天空,霎时,人声、水声、鸟声交织在宁静的湖面上。 精读全文 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这首词里藏着好几幅令人流连的画面,你能找出来吗? “溪亭日暮”“藕花深处”“荷湖争渡”“惊飞鸥鹭” 精读全文 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 词人由尽兴游玩的欢愉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