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树立正确在线观念 教学设计 课题 树立正确在线观念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三年级 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树立正确在线观念》为题,引导学生理解数字身份与现实身份的异同,掌握建立数字身份的基本方法,强调密码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实践、讨论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引导学生遵循《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做到安全、文明、健康上网。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 学习目标 1.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理解数字身份在现实与数字世界中的差异与联系,认识到数字身份作为在线身份标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信息敏感性,使他们能够意识到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数字世界中保护账号和密码的安全。2. 计算思维通过对比现实身份与数字身份的异同,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分析数字身份的独特性和保护需求。在设置密码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他们设计既安全又易于记忆的密码。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能够掌握在线平台注册和账号管理的基本技能,这是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基础。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学会如何在数字世界中建立自己的身份,并探索如何利用数字身份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在线工具和服务,培养他们的数字素养和创新精神。4. 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理解并遵守《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与家人分享对数字身份的理解,共同探讨如何确保安全、文明、健康地上网,促进家庭和社会的网络和谐。 重点 了解数字身份和数字身份异同。 难点 掌握数字身份设立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展示一段数字世界的短视频,如孩子们在线学习、玩游戏、与家人视频通话等场景,激发学生兴趣。问题引导:“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用姓名、性别等信息来记住朋友,那么在数字世界里,我们是怎么记住彼此的呢?” 观看视频,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数字世界中的体验,如使用的社交平台、游戏账号等。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数字身份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 环节一:开动脑筋想一想———探索数字世界的身份标识引入话题:教师提问:“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如何区分和记住彼此?”引导学生回顾现实身份的特征,如姓名、性别等。启发思考:接着,教师提问:“那么在数字世界里,我们又是如何被区分和记住的呢?”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展示案例: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在线平台(如社交媒体、电子邮箱等)的账号界面,让学生观察并理解账号、头像、昵称等数字身份元素。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在数字世界里,我们的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共同构成了我们的数字身份,这是我们在数字世界里的独特标识。”环节二:认真思考比一———对比现实身份与数字身份的异同制作对比表: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制作一个对比表,列出现实身份和数字身份的主要特征。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并填写对比表,重点讨论两者的异同点。全班分享: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深入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实身份和数字身份之间有哪些内在联系?它们如何相互影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环节三:体验探索试一试———建立自己的数字身份演示操作:教师选择一个在线平台(如学习网站、社交媒体等),演示如何注册账号并设置密码。分组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每组选择一个在线平台注册账号,并设置符合安全要求的密码。密码评审:教师随机抽取几组学生的密码进行评审,指出密码中的安全漏洞,并给出改进建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