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32676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机械运动(每节精讲+单元练习+答案)

日期:2024-11-15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28079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八年级,物理,上册,1章,机械运动,每节
  • cover
学习目标 【课程导入】 AB和CD是直线吗? EFGH是正方形吗? 一、长度的测量 1、常见的长度单位 千米(km)、米(m国际单位)、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换算: 进率103:km、m、mm、μm、nm 进率10:m、dm、cm、mm 2、正确使用刻度尺 (1)测量前:观察 ①零刻度线 ②分度值(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 ③量程(最大测量范围) (2)测量中: ①会放 A放平:刻度尺要与物体被测边缘平行,不能倾斜。 B紧贴:刻度尺有刻度一面要紧贴被测物。 C对齐: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 ②会看 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不要斜视或俯视。 ③会读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例题:甲、乙、丙三个图中,木块的长度分别为: 甲分度值为_____,木块长度为_____cm; 乙分度值为_____,木块长度为_____cm; 丙分度值为_____,木块长度为_____cm。 ④会记 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无单位的数字毫无意义。 3、特殊方法测长度 ①辅助工具法:适用于测圆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等。 ②化曲为直法:例如测量地图上一段边境线的长度,拿一段细棉线与其重合,然后撑直;测量跑道长度,先算出轮子周长,乘以滚过的周数,便是滚过的距离。 ③累积法(叠加法):适用于测量纸厚,细丝直径等。 把许多小的东西放在一起,测量其整体,再除以数量。 【习题训练】 1、某同学测量物体长度,结果分别为17.81cm、17.82cm、17.83cm和17.58cm,错误的是( ) A.17.81cm B.17.82cm C.17.83cm D.17.58cm 2、1.76×109nm可能( ) A,一个人的身高 B.物理课本的长度 C.山的高度 D.篮球场的长度 3、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用一把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 ) A.25.81 B.25.82dm C.25.82cm D.25.816cm 4、甲、乙两人用两个刻度尺,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6.50dm,乙测得的结果是0.648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 B. 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C. 两人结果中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 D. 甲读数比乙准确 5、某学生测得木块长度的四次记录分别为17.58cm、17.61cm、17.59cm、17.56cm,那么,这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这块木块的长度为_____。 二、时间的测量 1、常用单位:时(h)、分(min)、秒(s)(国际单位) 单位换算:1h=60min 1min=60s 2、读数:小表盘代表分,大表盘代表秒,读秒遵循“近小读小,近大读大”原则。 【习题训练】 读出机械停表的时间。 三、误差 1、误差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 2、产生原因: (1)测量工具不可能绝对精确; (2)实验的原理或方法不完善; (3)观察、读取测量数据不可能绝对准确。 3、减小方法: (1)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 (2)改进实验方法; (3)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4、注意:错误是由于操作时未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造成的,可以避免。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不可避免。 【习题训练】 1、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2、测量物体长度时造成误差的原因有( ) A.刻度尺的刻度没有贴近被测长度 B.刻度尺放得不正 C.刻度尺热胀冷缩 D.读数时视线跟刻度尺不垂直 【课程导入】 坐在行驶的汽车中,感觉路边的树木高速后退,感觉车内的物体是静止的。路人觉得树不动,车运动得很快。 为什么对物体的判断上会出现不同呢?标准不同! 一、机械运动 1.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例题: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一江春水向东流 B.星光闪闪 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 二、参照物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